问题 问答题

小明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时,选取了一个标有“2.5V”的小灯泡和必要的器材,用导线把实验器材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1)在开始测量前,请你帮助小明检查实验器材的连接图,如果错误,在图中错误的连线上打“×”,再用笔画线画出正确的连线(要求改动的连线最少).

(2)经检查改正连线后,小明连续进行了4次测量.并把测量得到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下面表格里.

次数电压/V电流/A灯泡亮度
11.500.32发光微弱
22.200.38较暗
32.500.40正常发光
43.000.45很亮
请你帮小明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和现象,可得到:______;

①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

②小灯泡逐渐变亮,表明灯丝温度逐渐______;

③小灯泡逐渐变亮,灯丝的电阻逐渐______;

④由此可知灯丝的电阻是随着温度升高而______.

答案

(1)经分析,滑动变阻器都接下面两个接线柱,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不起作用.

灯泡短路,灯泡不能工作.

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内阻很大,导致其它元件都不能工作.

电压表要并联的灯泡两端.改正如图:

(2)从表格分析,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①从表格中找到2.5V时的电流为0.4A,

所以,P=UI=2.5V×0.4A=1W.

②灯泡逐渐变亮,灯丝温度逐渐升高.

③根据R=

U
I
分别求得实验1、2、3、4电阻分别为4.7Ω、5.8Ω、6.3Ω、6.7Ω,

实验时灯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不变,灯泡变亮,灯丝温度升高,灯丝电阻增大,所以,灯丝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故答案为: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1)如图;(2)①1.00;②升高;③增大;④增大.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山市》完成后面的问题。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搂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搂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起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搂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文章起笔奇特,介绍山市独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指出山市见之不容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山市的变化,解释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①未几:_________________

②既而:_________________

③逾时:_________________

④倏忽: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为初生阶段;_________________为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__是高潮阶段。

4.用一个成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定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