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的诗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 过去出身和门第是衡量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惟一尺度,……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谁富有,谁就位列上等。

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 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由四个部落各选100名代表组成的四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议员无财产资格限制。

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城,并授予他们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小题1:材料一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政治理念?(3分)

小题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6分)说明两次改革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答案

小题1:理念:节制,中庸和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分)

小题1:同:都废除贵族特权,并按等级享有政治特权(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商鞅变法按爵位高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2分)

不同:在工商业方面: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而商鞅变法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2分)对待人民方面:梭伦改革倾向平民,保障平民的自由和权利,扩大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则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强化中央集权。(2分)

影响:西方形成民主政治;东方形成中央集权政治。(4分)

本题通过材料的方式考查了梭伦改革中的政治理念,并考查了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能力。

小题1:要求学生能够概括材料,从三则材料中概括出梭伦三个方面的理念。

小题1:考查学生比较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归纳、概括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异同。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