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图3:北魏文官俑 图4:汉人胡食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1分)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他们各自有何主张?(3分)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问题?(3分)
(3)根据材料四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4分)
(1)图1:守旧的奴隶主贵族。(1分)图2: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3分)
(2)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
(3)图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趋势:民族融合加强。(4分)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民主政治制度。(1)商鞅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要实行改革,必须和奴隶主贵族进行“舌战”;而古代雅典的政治斗争则更为复杂,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各执一词;(2)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二、三中的改革内容,不难分析它们都涉及等级划分、官吏任免等内容;(3)材料四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服饰汉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融合加强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