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武帝初立……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晋书》

材料三 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中华二千年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2分)

(2)材料二中选官制度是什么?其选官标准有何消极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特点和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探讨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1分)

答案

(1)实行察举制,兴办太学。(2分)

(2)九品中正制。影响:贵族世家把持选官特权,威胁中央集权;只注重门弟出身,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之人;造成社会混乱。(3分)

(3)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吏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

(4)选拔人才坚持公平公正。(1分)

题目分析: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1)材料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州郡举茂才、孝廉”,要求地方郡国自下而上向中央举荐人才为官,实行察举制。

(2)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按照人才优劣分为九个等级,然后授予官职,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的消极影响:“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慢主罔时,实为乱源”

(3)考查了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同时也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世族手里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而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和同一时期中央集权的发展以及君主专制的演进结合起来考查。

填空题
不定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