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一一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名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按梭伦之法,材料二中跻身于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到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 同?(4分)

答案

(1)社会状况:债务奴隶制下,平民处境悲惨。(2分)改变状况:颁布解负令。(2分)

影响:取消债务奴隶制,保护平民权益;巩固了城邦体制,为民主政治奠基。(2分)

(2)政治权利: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官职的选举和任职资格)。(2分)

途径:立军功;努力耕织。(2分)

(3)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2分)

商鞅:不畏权贵,以严刑峻法为主要手段。(2分)

题目分析:(1)旨在考查梭伦改革的社会背景及相关措施,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梭伦改革前,平民生活处境悲惨,许多人无力还债,沦为“六一汉”甚至是债务奴隶。与这一现状相关的改革措施,显然是颁布“解负令”,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2)注意梭伦改革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内容时,应结合秦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3)可从两者采取的改革指导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梭伦主张中庸,但是商鞅变法则是以严刑峻法为主要的手段。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商业等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涉及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