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 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便利条件。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

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罗马法与元朝的行省制度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答案

(1)相似之处: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不同:罗马帝国行省总督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元朝行省长官拥有军事、行政大权,但受中央政府节制。

(2)相似之处: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不同之处: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元朝法律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他们在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上都是不平等的。

(3)影响:罗马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帝国的统治;成为世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4)认识: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先进的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题目分析:

(1)第一问元朝行省制度设置结合教材知识即可知道,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的设立依据材料“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第二问依据材料“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结合所学知识,元朝行省长官的权力对比回答即可;

(2)第一问注意考查点“形式上”,依据材料“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和“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它们演变的 相同点: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第二问依据材料“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和“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即可回答。

(3)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罗马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帝国的统治;成为世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4)题是开放式题目,主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实际考察东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古罗马法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古罗马法制的演变及影响,比较中西方早期政治差异及原因;认识人类政治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多样性。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