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六(1)班学生50人,某一天有两人请假,这天的出勤率是(    )。

答案

96%

问答题 简答题
问答题

1.进入夏季,全国的天气可以说陷入了水深火热当中,北方持续高温,南方大雨不停。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地,都出现了今年规模最大的一场强降雨,有的甚至超过了历史记录。眼下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阶段,如何来应对南方多处发生的洪涝灾害呢为此《经济半小时》记者走访了广西灾情最严重的桂林市全州县。2007年6月13日上午11时13分,记者来到广西全州县的灌江河边,连续的降雨使灌江水位出现上涨,使灾情雪上加霜。紧邻广西全州的灌江是造成这次全州水患的主要水系,县防汛办公室副主任唐新玉告诉记者,由于灌江上游洪峰的迅猛倾泄,使包括全州在内的下游沿岸地区成为重灾区。全州防汛副主任唐新玉:“当时灌江的两河段流量7个小时之内从1000个流量增大到2500个流量,致使两岸低洼的村庄遭到洪水的围困,农民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损失。”渐水岭村是整个全州县受灾最严重的一个村庄,在这里记者看到,很多被洪水泡过的房屋已经倒塌,虽然住户们已经撤离了危房,但沙发、床、竹筐等生活用品由于来不及搬运,被洪水冲的一片狼藉,一些房屋中冰箱、电视至今还被困在洪水中,在渐水岭村里,蒋大爷正在排除滞留在房子中间的积水。记者:“您今年多大岁数了”村民:“我今年71岁了。”记者:“灌江这个水怎么样”村民:“水很大很猛,主要的就是快,东西都来不及搬。”然而,让蒋大爷和当地的村民们更痛心和更担忧的,不是生活上的问题,而是因为这次洪水而绝收的大量农田。在路边的一片玉米田里,村民邓竹英正在无奈地扶着被洪水冲倒的玉米秧。记者:“你好,这是你家的田吗”邓竹英:“对,田有很多田,有十多亩。”记者:“全是遭受这样的水灾吗”邓竹英:“是呀,全部倒了,糟蹋了。”记者:“那你现在扶起来的话能活吗”邓竹英:“扶不起了,倒了,没有收成了,扶起来也没有用了。”邓大妈告诉记者,这次水灾过后,除了房子还在外,她几乎失去了其他一切财产。邓竹英:“家里面也进水了,哪里都很困难,吃没吃的,穿没穿的,都被卷去了。还欠了一批大债。现在粮食已经……都是亲戚们捐起来的,粮食也是捐起来的。”儿媳:“柴也没有啦,都是他们捐起来的。”邓大妈的儿媳告诉记者,家里除了种田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在去年因为公公看病还欠下了银行近两万元的债务。如今已经拔节的玉米被洪水彻底冲毁,不仅今年的粮食没有了指望,就连家里的存粮和肥料也被大水冲走,洪水席卷了屋里的一切生活用具,她年仅3岁的小孩子也险些被洪水冲走。邓大妈儿媳:“如果小孩子冲走了,我就活着没意思了。”2.和邓大妈一样面临困境的灾民,渐水岭村还有不少户。而和渐水岭同样遭遇的村庄,在全州有100多个。在灌江沿岸,稻田、果园及菜园都大面积地遭到洪水摧毁,洪水过后,农民的稻田里铺上一层沙石,即使被扶正的秧苗也面临着减产绝收的风险;原本火红的辣椒地被洪水冲洗后,只留下了孤零零的秸秆,辣椒冲走了,残留了一把泥灰。很多被水泡的粮食都发了芽,只能喂鸡或喂猪。全州县是当地闻名的农业大县,这次水灾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县统计局长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全州县统计局长蒋济贤:“据初步统计,受灾农作物面积达到45%以上;农业受灾损失占整个受灾面积损失达到87%以上;这是我县历史上受灾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全县受灾群众达38.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2万亩,水稻绝收面积7.8万亩,果树受灾4.33万亩;淹没鱼塘2.6万亩,倒塌房屋2560间,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全州县副县长唐忠祥:“全州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一旦受灾,对我县经济发展压力更大,我们经不起这种大灾害。”农业生产的恢复和重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全州是广西的一个农业大县。这场洪水给全州经济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大量农田被淹,农作物绝收,民房倒塌。不过,现在全州老百姓担心的还不仅是眼前的这些损失,今后怎么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更让他们发愁。全州县副县长唐忠祥:“估计至少需要3年的发展才能恢复到灾前的经济水平。”唐忠祥告诉记者,在全州,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在极为有限的财力下拿出了132万元资金救济灾民,但对于庞大的受灾损失,无异于杯水车薪。民政局长高山:“在生活上民政部门能给予解决,在生产上扶持难度很大。”生产自救是摆在全州县38.9万灾民面前的一大问题,因为上级救济的资金有限,这个问题显得更加艰难。在渐水岭村,面对应急的生产自救,邓大妈只有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子。邓大妈:“水把表面的土洗走了,下一步就准备种红薯等别的东西,就是收入很少。”把玉米、水稻改种红薯可以弥补农田的一点损失,但仍然解决不了邓家的经济困境,燃眉之急是需要筹集到购买化肥和种子的资金。邓大妈想要到一家信用社贷款,但却遇到了这样的难题。邓大妈:“不好贷。很麻烦的。”记者:“面向农业这方面的贷款比如农药花费能贷到吗”邓大妈:“没有。借不到的。他知道你家里什么都没有是不可能贷给你的,就是没有抵押的东西,我们贷款都是要拿我们房屋来抵押的。”邓大妈儿媳告诉记者,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催促丈夫去外面打工了。邓大妈儿媳:“这里没有事情做,只有到外面打工了。”3.与邓大妈的遭遇不同,百宝乡中山村的五保户唐大爷在财产受到损失的时候,却意外的找到了一条出路。因为洪水围困村庄,至今唐大爷的房子还在洪水中浸泡,房屋的很多角落出现倒塌,墙体也劣迹斑斑。在天气转晴后的第一天,县人财保险公司的员工就来到中山村上门了解唐大爷的房屋现况,原因是唐大爷是民政局为弱势群体助投房产险的3个五保户之一。五保户唐田生:“政府部门想到给我买了保险,我就可以起(建)房子了。”一份保险让唐大爷在惊喜中规避了风险,但这仅仅是全州县屈指可数的一个个例。记者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受灾农户都没有参加过任何保险,在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搞农副业养殖的王家四兄弟就是其中一例。王明豪:“要是人了保险就好了,人了保险损失没这么大。”原来,这场洪水,让他们付出了16年心血、预计今年秋季盈利的甲鱼养殖场变成了一座烂池塘。短短几个小时内,突袭的洪水卷走了甲鱼和鱼苗,偌大的养殖场仅残留了一只大甲鱼和一只死去的小甲鱼,滚动投入的30万元资金瞬间化为乌有。看着空空的鱼塘,王明豪欲哭无泪。他始终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连续几天,他还是改不了每天都要察看鱼塘的习惯。记者:“你挖的什么东西”王明豪:“现在甲鱼都被水冲走了,只剩下这些甲鱼蛋。”记者:“现在一些鱼苗也全被冲走了吗”王明豪:“是啊,全冲走了。”鱼塘还未盈利,县信用社的贷款又即将到期,王家四兄弟原本富裕的家庭在水灾后变成了困难户。没有投保的王明豪家也想通过贷款尽快恢复养殖。王明豪:“恢复生产起码需要15万块钱。”但信用社只能解决最多3万元的农户联保贷款,这和王明豪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差距。县联社办公室主任蒋振宇;“贷款贷大了,对于信用社承担的风险也比较大,贷多的话,对我们信用社发展不利。”在这样的状况下,王家四兄弟只能独自承担天灾带来的风险与后果。记者:“现在给你造成这么大的损失,现在有什么办法”王明豪:“没有什么办法,现在是靠政府扶助一点,这是没有办法的。”记者:“除了政府帮助你们,还有其他办法吗”王明豪:“其他办法现在没有了,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了。”走投无路之际,王明豪和其他灾民最终把希望寄托在了政府身上,那么,政府能否承担起这部分风险呢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这次水灾中有147个村庄全部被淹,而在此之前,这些村庄就已经被列入了搬迁计划,却至今未能实现。民政局长高山:“由于经费的问题,一直落实不下来,还是要国家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在3.2亿的损失面前,目前,以全州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承担灾后的补偿和重建费用,记者从县财政局了解到了当地的财政收入情况。全州县财政局副局长赵红梅:“去年我们全县的财政收入为2.6个亿,对于农业生产恢复,我们没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在从天而降的天灾面前,农民自身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一场洪水过后,即使本来还算富裕的农户,都变得一贫如洗。只有少数由政府投保的五保户幸运地避免了损失。可是,我国现在除了商业保险,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帮助农民分散风险就成了一道难题。4.在中国人财保险公司全州分公司理赔中心,记者遇到了前来报案的张金生夫妇。记者:“他刚才报什么案”保险理赔员:“谢柳军,因为洪水,车辆淹在水里,现在要一套施救方案。”记者:“那现在因洪水报案的多不多”保险理赔员:“多。”记者:“都是在哪些方面受到损失”理赔员:“一般都是货物、机电这些设备等东西。”记者:“那有关农业生产损失方面的有没有来报案的”理赔员:“这个没有。”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张家里的稻田在洪水中被冲毁,车辆被洪水淹没,但在减低损失方面,由于只加入了车辆险,他们也就只能在车辆获赔上受益。记者:“你们车入了保险,农业入了没有”老张:“没有,现在还没有农业方面的条例。”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水灾发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周,但在全州没有一例农业方面保险索赔的报案。记者:“有因农田损失报案的吗”中国人财保险全州分公司经理刘中之:“没有。”记者:“有没有开展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刘中之:“没有。”在全州,面向农民开办的只有一些商业保险,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险种几乎没有,特别是和农民关系密切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更是一片空白。由于缺乏专业险种,大量农民对农业保险知之甚少。记者:“你了解农业这方面的保险吗”全州县渐水岭村村民邓竹英:“不了解,没有入保险。”记者:“这方面有没有人宣传”邓竹英:“没有。”那么,当地的保险公司为什么不设立与农业相关的险种呢保险业务员帮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如果说1亩稻田每年需要保费10元,那么投保100亩稻田,保险公司每年收益为1000元,50年的收益是50000元,但在50年内只要有一次自然灾害,按每亩稻田需要赔付800元的损失计算,那么承保100亩稻田的支出则为80000元,远远超出保费收入。邓竹英:“我们前几年也问过保险公司,他们都认为我们农田保险的风险大,一受灾就赔很多,这样他们可能就亏了,然后我们也没有买了。”这次水灾给农民们上了惨痛的一课。大灾之后,很多农民已经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他们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记者:“现在有(农业保险)的话是不是入”农民夫妇:“要入。”白水邓家村村长:“现在每个群众都积极的要入了,认识不同了。”然而,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即使农民提高了风险意识,在当前商业保险遍地的情况下,当地农民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很多农民既想加入保险,又不愿增加更多的开销。在受灾严重的白宝乡中山村,村长唐广军谈了他的看法。白宝乡梅莲村委中山村村长唐广军:“我觉得我们农民的保险意识不够,认为保险的成本又高,农民负担不起。”党委书记廖维新:“群众寄希望于国家,由国家来承保。”在当前,农业保险机制不太健全的情况下,谁来为天灾的损失埋单谁又能化解天灾对于农业生产凸现的高额风险记者采访了全州县副县长唐忠祥。全州县副县长唐忠祥:“还是政府埋单。”唐副县长认为,农业生产的恢复以及农民损失赔偿,对财力有限的政府来说,压力很大,需要出台新机制。全州县副县长唐忠祥:“我觉得农民农业的受灾风险不定期需要上级探索一种长效机制,比如说灾民保险机制,通过保险金来解决灾民的生产生活资金来源。”在全州这个农业大县中,特别是在今年遭遇的特大自然灾害后,灾民有多少风险可以承担,给灾民自己和政府部门都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专业的、适合农民参与的农业保险机制呼之欲出,为提高农民应对风险能力,保障农业生产效益打开了一条探索之路。5.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平均每年因为干旱、暴雨、热浪、台风等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损失粮食4300万吨。可政府的财政投入毕竟有限,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农民应对这些天灾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副司长庞陈敏。在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庞陈敏副司长告诉记者,根据国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自然灾害的救助主要由民政部来负责。但是,如果遭遇灾害就完全依靠政府来救济明显是不现实的。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庞陈敏(副司长):“政府的保障是最基本的,比如说我们一定要保障受灾以后的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服穿,有病能得到救治,同时还要保障他有临时的居所,但是这样肯定不能跟我们现在社会生活水平(相比),它只是最基本的保障。”目前,国家对灾害救助的基本政策是政府统一领导,灾害分级管理,社会互助和生产自救并行。在去年,中央财政投入的救灾资金就达到了112亿,但即便如此,也只能解决灾区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的资金缺口依然惊人,庞陈敏认为,救灾工作政府不可能全包,而引入农业保险体制是最有效的举措之一。庞陈敏(副司长):“还有一个,我觉得现在我们也在探索,就如何应对这种灾害,就是加强保险,金融机构也要进来,现在有一些地区,国务院也要大概六七个省去进行试点,就是说保险肯定可以把灾害这种能力分解、分担,让大家都来分担,所以这个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6.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张洪涛教授:“你说政府去救济一百块钱,它就是一百块钱的效益,我一百块钱,买了这个账篷,就买不了面包,买了面包,买不了水,是不是但是作为保险的话,它是一个小的资金,一个杠杆的原理,那我的保费是比较少的,但是我投了以后,发生事情以后,那我就产生了一个资金的放大效益,保险金额就会很大。”张教授认为,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政策性的保险,如果没有国家扶持,尤其是财政政策的支持,要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真正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是不切合实际的。她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张洪涛教授:“资本市场它有很大的储存量,保险市场,在国际市场储存量比保险市场还要大。那么我觉得如果通过从宏观上政府通过洪灾的债券,或者是证券化的安排,再加上一个保险的洪水的计划安排,这样两个来结合起来,我觉得会更好一点。”庞陈敏也表示,为了使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真正服务农业,需要明确补贴对象、补贴方式、补贴途径,确保政策支持不会消失在路途中。同时对农业保险这种政策性保险,更加需要政府的力量来进行推广和覆盖。记者:“是不是需要一种强制手段强制投保呢”庞陈敏(副司长):“现在各地可能推行的基本上就是政策倡导,而且基本上是带有一定的要求,强制性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各地都是政府来主导,来倡导来做。”

结合材料,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谈谈如何解决农民要“入农业保险”与保险公司“不敢保”之间的矛盾。要求立意深刻,中心明确,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