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关于《豳风·七月》,《诗序》认为是周公所作,建国后的学者多以为是被剥削的农奴在倾诉自己的痛苦悲哀,试结合作品和有关典籍,阐述一下你自己对《豳风·七月》的理解。

答案

参考答案:

《豳风·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从内容看,诗中以描写一年十二月的物候、农活和农奴终年的劳苦为主,所以诗的主体应该是出于熟悉农业生产的农奴之手。但其中还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这应该是乐官代领主而言。从用途来看,《七月》是可以用于迎节、祈年、祭腊的乐歌,语调也雍容和缓,应该是经过了乐官的加工。因此它可能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形成的一首代言体诗,代农奴和领主两者立言,既保留了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生活的原貌,思想艺术上又具有某些乐官加工润饰的痕迹.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A股份公司在B市工业开发区拥有一块工业用地,拟在2006年7月1日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根据下面的资料估算该宗地于贷款日期的单位价格和总价格。
土地情况为:该土地通过征用后出让获得,征用时包括代征的500平方米的绿化用地在内总面积共计5500平方米。土地出让手续于2002年7月1日办理,获得的使用年期为50年,允许的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红线外基础设施条件为“五通”(通上水、通下水、通路、通电、通讯),红线内基础设施条件为“五通一平”(通上水、通下水、通路、通电、通讯,场地平整)。由于市政建设,该地块红线内靠近绿地有2米宽60米长的地带下埋有高压电缆,土地出让时已按照长每米500元在出让价中扣减(该扣减数额是当地同类问题补偿标准,近几年未进行调整)。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以2003年7月1日为基期,该市工业用地价格在2003年7月1日至2006年7月1日期间,平均每月上涨0.5%。
(2)该市2005年7月1日公布并执行国有土地基准地价的更新成果。基准地价的估价期日为2005年1月1日;基准地价为各类用途在法定最高出让年期,各级别土地平均容积率和平均开发程度下的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
(3)根据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得知该宗地位于五级工业地价区,基准地价水平为500元/平方米,土地开发程度设定为红线外“五通”(通上水、通下水、通路、通电、通讯)、红线内“场地平整”;红线内每增加一通,土地开发费平均增加10元/平方米。
(4)根据基准地价因素条件说明表和优劣表,计算得到该宗地地价影响因素总修正幅度为5%。
(5)该市五级工业用地的平均容积率为1.0,对应的地价水平指数为100。根据容积率修正系数表,平均容积率修正系数为1.0,容积率每增高或降低0.1,均向上修正2个百分点。
(6)土地还原率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