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名词解释

正义

答案

参考答案:

有时译为“公道”、“公正”等。是西方政治哲学中有关社会政治结构和人的社会政治行为的基本道德价值。它包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国家的一种适当关系、国家分配给其成员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适当方式以及个人的适当的行为方式等。对正义的理解依不同的政治哲学基础为转移。依其所应用的对象,可分为社会正义、经济正义、政治正义、道德正义、法律正义等。正义观念起源于古代希腊。在早期自然哲学家那里,正义被理解为一种调整自然力对宇宙组成部分的作用、保证其平衡与协调的先验的宇宙原则。当希腊人开始摆脱对传统秩序的盲从,思考政治的合法基础时,正义范畴被引进政治哲学。毕德哥拉斯把正义理解为诸等级各安其位,实现和谐。梭伦认为,正义是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某种适当界限,以实现平衡和和谐。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把探讨城邦的正义作为主题。认为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和教育训练,让他从事一种适合于他的工作,各等级分工合作,互不僭越,就实现了社会正义。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他反对城邦政治斗争中流行的两种正义观,一种是民主派的观点,认为自由人具有同等身分,因而在政治权利上应该完全平等;另一种是寡头派观点,认为人们财富不平等,所以政治权利也不应平等。他主张政治权利的分配应与每个人的价值相一致,综合考虑门望、自由身份、财富、才德、贡献等因素。在某些方面以数量平等为原则,在另一方面以比值平等为原则。他认为奴隶与自由民的区分是合乎正义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从神学教条中引申出正义原则,为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和教权的优越地位辩护。近代自然法学派把理性作为正义的基础,从抽象的人性中引申出正义原则。自然正义、自然法和自然权利是社会正义的来源和基础。近代德国思想家I·康德认为,正义行为所遵循的原则必须是普遍的道德法则。近代功利主义者反对自然法理论,把诸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等功利原则作为判断社会制度和政府行为的标准。如果社会制度和政府行为最有效地促进了这种功利的目的,就是正义的,否则就是非正义的。现代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把国家制定的法律作为正义的标准,认为在国家的法律出现之前,无所谓正义或非正义,正义行为即由实证法律允许的行为,非正义行为是由实证法律禁止的行为。正义问题就是合法性问题。当代美国政治哲学家J·罗尔斯提出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他反对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正义观,把正义作为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和每个人的先天权利。他的正义理论的对象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方式。正义原则是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平等自由原则;第二,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在第二个原则中,机会公平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综合
单项选择题 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