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名词解释

女权主义

答案

参考答案:近、现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女权运动的意识形态。基本特征为争取妇女的权益,要求保护并扩大她们的应得权利。认为女性一向为习惯势力和法律的歧视和限制,享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关于父权(即夫权)形成的原因和基础、实现性平等的方式等问题,人们见解纷纷。但均承认性压迫和性剥削不能以两性生理差别为依据,而是一种社会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由于两性的利益实际上难以分割,女权主义从未成为一种独立的思潮,而是分散于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不同思潮之内,作为后者的组成部分。由此产生种种流派,其观点有许多相互对抗的实践含义。总的来说,女权主义的社会影响较大,而政治影响较小。女权主义发端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1792年M·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发表的著作《女权辩护》是其形成标志。早期代表人物有沃斯通克拉夫特、M·富勒(1810——1850)等。从1870年前后开始,女权主义在一个世纪内掀起两次浪潮。第一次从1870年左右至1920年左右,主要流派有追求个 * * 利的自由女权主义(或主流派女权主义),以及强调通过个人情爱得到幸福的浪漫女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E·戴维斯(1830——1921)、C·卡特(Catt,1859——1947)、E·戈德曼(1869——1940)、A·保罗(1885——1977)等。她们大多出身中产阶级,理论素养不高。试图走改良主义道路,在现行社会政治结构内实现两性平等。要求制定家庭法,争取选举权和平等的经济机会。这是女权主义的古典时期(或阶段),因此又称“旧高潮”。第二次浪潮出现于60和70年代,高峰在60年代末,波及大部分西方国家。主要流派有相信女性优势并渴望摆脱男性的激进女权主义,要求废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社会女权主义,以及注重改造传统大男子主义文化的文化女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M·戴利(1928——)、S·罗伯特姆(1943——)、S·费尔斯通(1945——)、J·弗里曼(1945——)等。她们来自各阶层,有较高文化和理论素养,在理论学术方面将女权主义大大推进了一步。受新左派运动的影响,这些人以相当激进的面目登场。号召发动一场女权革命,以彻底改变现实社会。清除父权制在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宗教等各领域的势力,创造一个充满慈爱的“女性化”新世界。这次浪潮被称为“新浪潮”,标志着女权主义已进入现代时期。自70年代中期以来,保守主义东山再起,女权主义再度转入低潮,目前仍在苦苦探索。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

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 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 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香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叹,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小题1:.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6分)

小题2:.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 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小题3:.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5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当前电视文化席卷天下,作者及时介绍电视文化批判理论,对沉溺于电视娱乐文化潮流中的人当头棒喝,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B.电视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区分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论述两种文化时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C.波兹曼声讨电视文化,是因为娱乐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电视上的一切都必须。以娱乐方式表现出来,电视垄断了一切,"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

D.本文多用"不在于……,而在于……" "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无可辩驳" "决不会"等词语,从而使文章富于严正直率的论辩色彩。 E.文章开头巧借书名发出"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喝问",峭拔警心,以"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结尾,巧妙点题,而"诅咒"一词更是振聋发聩。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