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开放式问题的优点是()

A.资料易于统计整理分析

B.问卷回收率高

C.节省时间

D.回答者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E.拒答率低

答案

参考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衰老之谜有了新发现

人的身体在到了25岁以后就开始进入一个逐渐衰老的阶段,身体的各项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在医学上,人的衰老分为程序性衰老和非程序性衰老。程序性衰老是指由遗传基因的原因导致的衰老。遗传基因作为生物信息的源泉,像程序一样控制着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成熟,包括衰老和死亡。研究表明:在基因程序中,人的寿命平均在一百二三十岁左右。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寿命只有七八十岁。这是由于环境、营养和疾病等原因,人体的老化速度加快,缩短了基因程序的进程而提前进入衰老,这就是非程序性衰老。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非程序性衰老与血液微循环下降有直接关系。《素问·五脏生成论》记载道:“眼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微循环是指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在人体毛细血管和微淋巴管中的体液循环。它涵盖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

微循环下降为什么会引起衰老呢?大家知道,在血液中,血红细胞扮演着最为主要的角色。青少年人的血红细胞是饱满、透亮、分散、活跃的;而大多数中老年人的血红细胞往往干瘪灰暗、结团成串、变异畸型,呈现出脱水衰老的状况。由于缺乏活力,粘连在一起的血红细胞很难流到人体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和末端部位,造成微循环下降,一方面导致氧气和营养成份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又会导致体内废物和毒素、杂质无法正常排解,进而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衰老和病变。

若微循环不通畅,人体脏器也会因新陈代谢不正常而出现疾病和衰老等。例如当心肌微循环障碍时,人体可以出现心慌、胸闷、早搏、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当脑微循环发生障碍,可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痛头晕、甚至面瘫、中风、痴呆等;全身微循环出现衰退时,也就是人体衰老的开始。人们说,微循环通则不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塞少,微循环流畅则健康寿长。

一位著名医学家说:“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不管你意识到没意识到,你所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状况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人们还发现,人体血红细胞的衰老病变一般都要先于其它组织细胞的衰老病变。因此,只要观察、检测血红细胞的形态和活性,就可以及早发现和判断人体是否出现非程序性衰老以及是否出现病变。不过,在血检中能够观察和分析的红细胞,基本上都是成熟期的红细胞。因为,一方面红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生成后,必须成熟后才能进入血液循环;另一方面健康红细胞个体的晚期与中期在形态上并无大的差异,只是在濒临死亡时变硬变脆,容易破碎,最后被脾脏肝脏等清除掉。人们所说的与人体衰老病变相关联的血红细胞衰老病变形态,也指的是成熟期红细胞的衰老病变形态,而非红细胞濒临死亡时的形态。如果人体血红细胞过早结团成串、变异畸形、干瘪灰暗,起不到输送氧气和养分,清除体内“垃圾”的作用,就必然造成身体的很多组织和器官呈现出衰老和功能失调的状态。许多中老年人的疑难病症实际上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小题1:本文称述“人类衰老之谜有了新发现”,其“新发现”指的是(   )

A.人体25岁后各项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降

B.人体的非程序性衰老与血液微循环下降有直接关系

C.人体衰老的开始也就意味着全身微循环出现了衰退

D.人体的非程序性衰老首先源于体内血红细胞的衰老小题2:第二段引用了《素问·五脏生成论》,体味语意,对此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论述人体非程序性衰老与血液微循环下降有着直接关系。

B.铺垫下文,说明器官只有得到健康的血液供应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C.承接上文,援引古例,说明并引出后面关于微循环基本概念的解说。

D.铺垫下文,间接地引出关于血液涵盖了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的论断。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能延缓人体的老化速度,那么就有望防止非程序性衰老。

B.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衰老和病变的基本原因是微循环下降。

C.如果消除了人体的微循环障碍,则意味着消灭了各种病之源。

D.如果维持了血红细胞的正常功能,就能够防止许多疑难病症。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越州赵公救灾记》节选)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越州赵公知:主持

B.灾所者几乡被:遭受

C.僧道士食之粟羡:羡慕

D.官为不足用也计:考虑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前民未饥蚓无爪牙

B.之告富人如姬公子泣

C.告以去其家者勿给则知明行无过矣

D.忧其流亡也不出,火尽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百姓还未闹饥荒之前,赵公就写信给属下各县,调查了解,周密布置。

B.赵公担心受灾百姓领取粮食时相互拥挤,要求男女分日领取,每人一次领取两天的粮食。

C.赵公估计发粮的官吏不够使用,于是把没有实职而居住在境内的官吏召集起来,让他们参与发放救灾粮食。

D.面对旱灾,赵公采取了多种救灾措施,其中有免费发放救灾粮食、以工代赈、鼓励借贷和救养遗弃儿童等。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⑴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3分)

⑵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4分)

⑶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