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君书·更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他在材料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扫六合”是什么意思?此事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商鞅。主张变法。

(2)秦孝公;措施:1、编制户籍,加强刑法2、承认土地私有3、奖励生产4、奖励军功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3)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有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秦始皇嬴政。

(5)灭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8岁,高一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现在是高一的学生,在班级里求助者和同学的关系一般。求助者刚进入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而且老师的管理也比较严格,学习比较辛苦。求助者学习很努力,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要督促大家学习,求助者有一次上课瞌睡,被班主任看到了当众严厉批评了他,还罚他打扫一周的卫生,求助者不服,找到班主任讲理,又遭到班主任的批评,为此求助者非常生气,之后常常在上课的时候睡觉,班主任非常生气,于是向求助者的父母反映这件事情。求助者认为是班主任看不惯自己,因此很痛恨班主任,但自己又很无奈。一气之下回家不上学了,整天在家里玩网络游戏,父母多次劝求助者回学校上课,但是求助者听不进去,还说父母也和老师一样看不惯自己,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和父母吵架。两个月以前求助者在吃鱼的时候,被鱼刺刺到嗓子眼了,当时心慌、出冷汗,恐惧。去医院把鱼刺取出来以后求助者还认为鱼刺还在嗓子眼里,认为鱼刺会导致嗓子发炎以至于腐烂,以后自己就很难进食了。所以自此之后求助者就只喝粥,说别的东西已经咽不下去了,求助者很快就从135多斤降到90斤左右,而且头发发黄,皮肤也变得很暗淡。求助者多次去医院进行治疗,医生都说求助者没有任何疾病,求助者父母多次给儿子讲道理、规劝都无济于事,求助者还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的儿子那么残忍,经常为了这件事情与父母吵闹,求助者内心极度痛苦,求助者想解决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来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均是农民.母亲在年轻的时候"曾被诊断为精神病患者"。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偏执,和小朋友们不怎么来往,不合群,自己没有知心的朋友,总是觉得求助者与小朋友们格格不入。求助者的学习成绩一般,勉强考上高中。请根据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要进行全面的心理咨询,咨询师要重点收集求助者的哪些资料?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