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小题。(4分)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今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②草合:草已长满。③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④别却:离开。

小题1: 本诗中寄托诗人殉国之志的一个意象是(2分)

A.孤云

B.芦花

C.燕子

D.啼鹃小题2: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出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突出诗人的无限悲恨和无尽惆怅。

B.颔联“元无异”和“半已非”形成巨大反差,揭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表现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给人悲凉凄惨的感觉:诗人在哭,金陵在哭,满地芦花和“我”一样飘零,旧时燕子也无处栖身。

D.尾联与《过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1:

题目分析:要求学生记住,在世的意象中有“殉国之志”的是杜鹃。又称“啼鹃”。

小题2:题目分析:A项:首联主要是:寓情于景,离宫草盛,夕照凄凉,象征国运衰微,寓含痛伤国运之情。孤云:表面写天上孤云,实际上是自喻,说自己像漂泊的孤独的云朵一样,无所依凭。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工程结构物受到各种作用力,但是在表述中为方便起见,常将它们分为两个范畴,即永久荷载和临时荷载。 永久荷载即静荷载,是来源于重力的荷载,包括结构物本身的重量以及永久附着于该结构物上的其他固定物体的重量。通常的例子是铁路桥梁上的钢轨或者桥梁上的外部覆盖物。在设计过程中,为给出相应的体积及静荷载,必须首先估算构件的尺寸。如果这些荷载只占总荷载的一小部分,估算中相当大的误差对最终结果可能影响不大。然而,如果这些静荷载相对较大,例如大跨度桥梁,精确地估算自重对达到最终设计将是很有价值的。 临时荷载或活荷载包括任何非永久性的荷载,它们来自于很多方面,它们可以是静态的或动态的,典型的例子是:设备和建筑物的居住者引起的竖向重力,作用于桥梁上的车辆荷载。此外,由于温度的变化,或材料本身的变化(例如当混凝土变干时,由于收缩产生的应力),在结构物内部也产生力。 结构物上完整的作用力系统必须包括来自基础或其他支撑物的“反作用力”。实际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它们之间互相“挤压”该结构物。设计结构物时,必须确定每个构件的临界加载情况。

下列说法中恰当地概括全文意思的一句是()。

A.介绍结构物会受到哪些作用力的影响

B.设计结构物时要考虑永久荷载和临时荷载

C.区分什么是永久荷载,什么是临时荷载

D.说明各种作用力对结构物都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