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条变法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请回答: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商鞅变法;行县制,奖励生产。

(2)奖励军功。

(3)使秦国的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说汉语。

(5)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在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10%。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明治维新打下的基础开始发挥作用。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陈启元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当地人群起而攻之,说是高烟筒有伤风水,男女同厂有伤风化等。——慈溪太后有一辆法国使馆赠送的轿车,因为司机无法给她跪着开车而置之不用。

材料三  1953年7月8日,美国“黑船”舰队闯入日本横须贺港,在炫耀武力之余,还用电报机、望远镜、钟表、蒸汽机向日本人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当一部小型机车在专门搭建的轨道上开起来的时候,围观的日本官员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与西方的差距。一天夜里,一个日本青年偷偷爬上“黑船要去美国学习。后来,他前往欧洲,详细考察了各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回国后,他参与了明治政府的几乎所有经济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明治维新从哪些方面给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面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中日两国在认识上有何差别?这一差别对19世纪下半期两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