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据《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等均可);地主阶级。

(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判断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