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汇票出票人为甲,收款人为乙,最后持票人为庚,期间经过了乙—丙—丁—戊—己等手转让。庚向承兑人A提示付款时,A声称金额被篡改,此汇票无效。经鉴定,汇票的金额被人用试剂消除后重新填写,但汇票上没有留下更改人签章。试问:

(1)此汇票上发生的金额被篡改的情形,在票据法上称作什么?

(2)承兑人认为汇票无效,此观点是否正确?

(3)如果查明篡改金额者是丁,此汇票责任如何承担?

(4)如果无法查明篡改金额者,此汇票责任如何承担?

答案

参考答案:

(1)票据的变造

(2)不正确。变造之票据仍然有效。

(3)A、甲、乙、丙对原记载金额承担连带责任;丁、戊、己对变造后的金额承担连带责任。

(4)A、甲、乙、丙、丁、戊、己都只对原记载金额承担连带责任。

阅读理解与欣赏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齐,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第二年),始治(修建)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空中落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共同)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biàn高兴、喜欢)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同“嘱”,劝请)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一再,频频)饥,狱讼(诉讼)繁兴而盗贼滋炽(更加猖獗)。则吾与二三子(指诸位客人),虽欲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树林阴翳: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以名其书:              (4)而吾亭适成:             

小题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太 守 之 乐 其 乐 也  (2)今 天 不 遗 斯 民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喜雨亭记》突出表现苏轼______________         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     ___         有共通之处。(2分)

小题5:从句式的角度看,甲文和乙文首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共同点?有何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