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财产的判决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也可以由公安机关单独执行。
参考答案:错
1)#include
2)usingnamespacestd;
3)intmain()
4){
5)inta,b,result;
6)cout<<"pleaseinputtwonumbers:\n";
7)cin>>a>>b;
8)result=3*a-2*b+1;
9)cout<<"resultis"<10)} 程序执行第10行时,系统回收几个变量的内存空间:()A.0B.1C.2D.3
10)}
程序执行第10行时,系统回收几个变量的内存空间:()
A.0
B.1
C.2
D.3
原告李维华1998年以“万方”为笔名撰写了《小街的变迁》一文并于1998年6月18日刊载于其个人网页《3D高粱街》上。被告某报社主办的《消费信息报》于1998年10月26日将该文刊载于其庭版第40版上。原告在与被告交涉满意结果后起诉,请求法院判令《消费信息报》向原告公开道歉,支付稿费263元及惩罚性稿费5万元。
法庭上,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原告李维华是否为文章作者“万方”。被告称无法确李即“万方”。但法庭勘验,李能够修改版主署名为“万方”的《3D高粱街》网页的密码、上载和删除文件。虽然目前个人主页的设立和使用并无明确的法律,但在一般情况下,上述操作只能由主页注册人完成,故原告应为“万方”
第二,被告刊载李网上的作品的行为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
法庭认为,《小街的变迁》一文系对3D软件的文字化描述,具有独创性,能够以数字化形式上载到国际互联网被公众接触、复制,故文章应视为受著作仅保护的作品,著作权归原告所有。 法院经审理做出判决:原告停止使用《小街的变迁》,并在《消费信息报》上刊登声明向原告公开道歉。被告向原告支付稿酬赔偿经济损失共计936元,该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结合本案分析以下问题
互联网上的作品是否具有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