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服中药时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答案

参考答案:

(1)服药时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等不宜消化的食物,原则上忌饮浓茶。

(2)服清热药不宜吃辛辣助热类的食物;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酸味食物。

(3)服温中祛寒药不宜吃生冷助寒类的食物;服健脾消食药不宜吃油腻类不易消化的食物。

(4)服镇静安神药不宜吃辛辣、酒、浓茶等刺激和兴奋的食物。

(5)服解毒、收敛药不宜吃“发物”,如姜、椒、酒、鲤鱼等类的食物。

(6)服用滋补药宜少饮茶。此外,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蜂蜜忌葱;甘草、桔梗、黄连忌猪肉;紫苏、天冬、麦冬忌鲤鱼、鲫鱼;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和血类食物等。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学者最初对达尔文理论的接受与认识,恰恰带有浓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天演论》——我国最早介绍进化论的读物,译自赫胥黎介绍达尔文思想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非《物种起源》的原作。

严复在原文中加入了大量的注释与评论,从某种意义上,影响了人们对原意的理解。在书中,严复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国目前虽弱,但仍有挽救的办法,这就是通过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他在翻译此书时,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又自己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   

从中国早期翻译《物种起源》中对“evolution”一词的翻译上看,一些人认为,也存在着误读。“进化”一词来自日译,在中文中包含了“进步”的含义,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以为生物的改变,一定是朝“进步”的方向而去。而达尔文自己对“进步”却抱有疑虑。其实进步的概念是达尔文之前的推理进化论的观念,达尔文对此并不赞同。他曾在笔记中写道:“说一个物种比另一个物种高级是很荒谬的……”他认同这样一种观念,即如果有适宜的环境,即使进化过程不会完全逆转,但应该是可以倒追的。他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朝着“进步的倾向”。而大多数中国公众对进化的理解却恰恰相反。

我国从科学上对达尔文主义的接受,随着现代科学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和研究实践。   

然而,从整个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目前国内与国外在进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一定差异,国外进化学者的队伍比我们要壮大得多,除了一些具有传统意义的长期研究外,还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浩大工程。这些工程往往要通过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目前中国学者所作的研究,相对显得微观、局部,周期较短,因而大多不会涉及较大的进化命题。

因此,有人提出,如果在将来,世界上还会出现一个“达尔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中国科学家一定不在候选人名单上。  (2009年05月27日《科学时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带有浓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理解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对达尔文理论的接受和认识,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B.严复在译作《天演论》中加上了“物竟天择;优胜劣败”的观点。

C.我国早期的强调竞争与“进步,’,未能从科学上接受达尔文主义。

D.中国学者所作的生物进化论研究比较微观、局部,周期较短。小题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中国科学家一定不在候选人名单上”观点的一项是(

A.达尔文主义随我国现代科学的建立与发展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和研究实践。

B.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在进化论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的差异。

C.国外进化学者队伍比我国的要壮大,而且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D.中国学者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大多不会涉及较大命题。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演论》因严复的注释与评论而影响了我国对达尔文主义的接受和认识。

B.《物种起源》中对“evolution”一词译为“进步”,是对达尔文思想的一种误读。

C.达尔文认为并非所有的“进化”都“进步”,这与大多数公众的理解对立。

D.以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学者在生物进化领域和国外的差距仍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