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哪些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

A.《北齐律》共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

B.《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

答案

参考答案:A,B,D

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
《北齐律》共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精练了刑法分则,使其成为¨篇。所以A项应当选。; 《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八议”制度是对封建人物犯罪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它包括议亲(皇帝亲戚)、议故(皇帝亲旧)、议贤(有传统德行与影响的人)、议能(有大能力的人)等。所以B项正确,应当选。
《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并且规定在律首的部分。“重罪十条’是对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包括反逆(造反)、大逆(毁坏皇帝宗庙等)、叛(叛变)、降(投降)等十种行为。C项认为是《北周律》,是错误的,不应当选。
《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北魏律•法例篇》中规定,每一爵级抵当徒刑2年。《陈律》中规定,如官吏犯罪应判4或5年,准许当徒刑2年等。所以D项正确,应当选。
综上答案应选A、B、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7题。                   

  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加粗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螳螂执叶蝉(sì,等待)    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

B、扫取斗归(shǔ,好几)     汝见我(fǒu,同“否”)?

C、乃厌倦不(kān,能忍受)   妻始时答言“见”(héng,总是)

D、吏遂缚诣县(fù,绑)    (zhǐ,到……去)

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隐形:_____________                   

②螳螂执叶伺蝉,摘之:_______________                       

③一儿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____________               

3、翻译语句。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面取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