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IPSec VPN安全技术没有用到 (28)

A.隧道技术

B.加密技术

C.入侵检测技术

D.身份认证技术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分析]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提供了一种通过公用网络安全地对企业内部专用网络进行远程访问的连接方式。与普通网络连接一样,VPN也由客户机、传输介质和服务器三部分组成,不同的是VPN连接使用隧道作为传输通道,这个隧道是建立在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基础之上的,如Internet或Intranet。
VPN可以实现不同网络的组件和资源之间的相互连接,利用Internet或其他公共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为用户创建隧道,并提供与专用网络一样的安全和功能保障。VPN允许远程通信方、销售人员或企业分支机构使用Internet等公共互联网络的路由基础设施,以安全的方式与位于企业局域网端的企业服务器建立连接。VPN对用户端透明,用户好像使用一条专用线路在客户计算机和企业服务器之间建立点对点连接,进行数据的传输。
实现VPN的关键技术如下:
·安全隧道技术(Tunneling):隧道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在网络之间传递数据的方式。使用隧道传递的数据(或负载)可以是不同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隧道协议将这些其他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重新封装在新的包头中发送。新的包头提供了路由信息,从而使封装的负载数据能够通过互联网络传递。被封装的数据包在隧道的两个端点之问通过公共互联网络进行路由。被封装的数据包在公共互联网络上传递时所经过的逻辑路径称为隧道。一旦到达网络终点,数据将被解包并转发到最终目的地。隧道技术是指包括数据封装、传输和解包在内的全过程。
·加解密技术:VPN利用已有的加解密技术实现保密通信。
·密钥管理技术:建立隧道和保密通信都需要密钥管理技术的支撑,密钥管理负责密钥的生成、分发、控制和跟踪,以及验证密钥的真实性。
·身份认证技术:假如VPN的用户都要通过身份认证,通常使用用户名和密码,或者智能卡来实现。
·访问控制技术:由VPN服务的提供者根据在各种预定义的组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来限制用户对网络信息或资源的访问控制的机制。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送杜审舒归里序

[清]施闰章

        杜生审舒自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念我则至矣,然窃疑厚人而忘己也。”意者太左计。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如是而谓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

        施子曰:“噫!何子之泥于言贪也!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庄子日,‘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铼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沈其宗者,比比矣。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率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先人后己,亦夷亦惠,忧谗畏讥,补缺修弊,囊有一金而不知所置。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者也。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饱食高坐,进退生徙。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搜讨旧籍,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盗不睥睨,民不咒诅;人见不足,我见有余,此亦贪之至也。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失人之诮;行忝颜、闵,而窃附有道之林。吾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惧其不能入也。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多矣,况敢自以为廉乎!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何敝敝然为我谋?”

        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于是酌酒别去。明日,次其语,追而送之济水之上。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鼎食而覆觫:意即由富变穷。②亦夷亦惠:夷,即伯夷;惠,即柳下惠。他们被后人尊称为圣之清、圣之和者。③尼父:指孔子。④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矣     病:担心,忧虑

B.予,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  鄙:见识浅陋

C.然而疾风震雷,守之如      晏:安逸

D.泰岱,观沧海,谒阙里      陟:登上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施子是“天下之贪夫也”的一组是(     )

①率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

②先人后己,亦夷亦惠

③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

④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

⑤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失人之诮

⑥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审舒对施先生在自己极其贫乏的情况下还送了礼物给他表示感谢,他认为施先生是个宽厚待人而忘了自己的人,为人处世过于廉洁,但施先生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B.作者认为,有人开始不过是为了贪得一点点的私利,但最后却自己被杀,家被抄没,宗族也受到牵连。像这样为了私利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都赔进去的人是不可以称为贪的。

C.这篇文章构思精巧,把正人君子对道德修养、学问知识的追求称为“贪之至”,而把一味钻营私利之人称为“非贪”,出语惊人,幽默风趣,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D.这篇赠序,大量篇幅都在论说自己的“贪”,似乎与送人无关;但实际上是谆谆教诲杜生:君子要“贪”求道德修养、学问知识,这才是抢夺不去、永远拥有的财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