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立法解释:又称法律解释,是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具体条文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说明。作出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立法解释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的界限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
B.最高人民法院对审理有关逃汇案件所作出的解释
C.某知名大学的法学院教授对有关法律所作的解释
D.国务院对行政法规作出的进一步说明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定义可以知道,立法解释的主体为立法机关,在我国,有权进行立法解释的主体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项为司法解释,C项为学理解释,D项为行政解释。均不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唐朝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不能直接为官。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材料三 清廷为了甄拔寒俊、遴选真才,采取了严禁营私舞弊、严格科场纪律、裁抑大臣子弟、屡兴科场之狱等诸多措施。……唐宋时期,科场案少且处罚轻,不过革职、降秩而已。清代迭兴科场案,对违法者往往处以极刑,且殃及亲属。如顺治丁酉乡试一案,斩考官7人,流放100余人。惟其如此,才基本上维护了科举选士的公正原则。所以,魏源称科举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公”。梁启超说:“科举,法之最善者也”“科举为升平世之政”。——宋元强《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试从唐朝吏部选官考试的标准,谈谈你对唐朝政治制度的评价。 

                                                                                                                                                                

(3)魏源和梁启超的看法是否有道理,据材料三说明理由。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