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解构”这一概念,最初针对的是理论上的专制,就像拆解一座建筑、一种伪装,德里达希望以此让人从“一切都木已成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以便结构、神经显现出来。但是,当解构主义从一种“反叛的哲学”上升为“统治的哲学”时,其弊端也就显露无遗。正像王朔的小说,如果说对真理和权威的消解显示了其最初的进步意义。那么当其开始“消解一切”、“背叛崇高”之时,就已经走向了反面。 对以上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

A.解构是对天经地义的信条的破坏或质疑

B.王朔的小说最初是对权威的消解

C.解构其实是“消解一切”、“背叛崇高”

D.解构上升为“统治的哲学”时,也成了一种理论上的专制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由文段最后一句“正像王朔的小说,如果说对真理和权威的消解显示了其最初的进步意义,那么当其开始‘消解一切’、‘背叛崇高’之时,就已经走向了反面”可知,解构最初只是对真理和权威的消解,到后来才发展成为“消解一切”、“背叛崇高”。故C项表述错误。

材料分析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图1)。景区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喀斯特”原本是迪纳拉山脉西北部高原的地名(图2),十九世纪末,西方学者鉴于喀斯特高原上石灰岩侵蚀地貌最为典型,遂以“喀斯特”命名这种地貌,并得到国际上的通用。

材料二:

图3是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状况分布图。

(1)秋天是九寨沟最美的季节。每到深秋,景区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湖水清澈,泉瀑水量丰盈。试分析九寨沟深秋景观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和图2,试推测喀斯特高原的地形特征和主要的地质灾害。然后,分析这种地质灾害在该地区可能频发的季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所示月份,B地与图2中A地此时的气候特征主要有何异同?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