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f(int b[],int m,int n)
int i,s=0;
for(i=m;i<n;i=i+2)s=s+b[i];
return s;

main()
int x,a[]=1,2,3,4,5,6,7,8,9;
x=f(a,3,7);
printf(“%d\n”,x);

A.10

B.18

C.8

D.15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在main()函数中定义了一个变量x,以及一个有9个元素的数组a,并且每个元素分别赋初值为1、2、3、4、5、6、7、8和9。执行函数调用f(a,3,7),把a的首地址赋给形参b,把3和7分别赋给形参m和n。在f()函数中,for循环执行了2次:第一次,i的值为3,相当于执行了语句“s=s+b[3],b[3]的值就是a[3]的值4,故s的值变为4;第二次,i值为5,相当于执行了语句“s=s+b[5];”,b[5]的值6,故s的值变为10。把s作为函数值返回并赋值给x。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中回荡。然而,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 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1.文中画线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是                                                                        

2.请根据提示从第2至6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1)上课开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2)                                                                                                                                  

     (3)                                                                                                                                  

     (4)                                                                                                                                  

3.请问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4.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