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IP数据包经过一台路由器转发到另一个网络,该IP数据包的头部字段中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
A.源IP
B.协议号
C.目的IP
D.TTL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IP分组中TTL字段的含义。
1.IP数据包结构
IP数据包是Internet的基本传送单元,包括数据包包头和数据区两部分。下图表示了IP数据包格式。
IP数据包格式
IP协议的数据包头中主要字段如下:
·版本字段
4bit。用来标识IP协议的版本。目前的IP协议版本是4,下一代IP (IPv6)协议为6。
·包头长度字段
4bit。该字段紧跟在版本号字段后,表示以32位(4个字节)为单位的包头长度。
·服务类型字段
8bit。指明服务类型或优先级,用于实现区分服务或优先级选路机制。
·总长度字段
16bit。以字节为单位的IP包长度(包含IP头在内),IP包最大长度65535字节。
·标识符与分段偏移量字段
IP包可能会被分段,这些字段用于分段和到达目的地后的重组。
·协议字段
协议字段指出用于IP数据包携带的高层协议。IP协议的高层最常用的是TCP和UDP;TCP的协议代码为6;UDP协议代码为17。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
源地址字段和目的地址字段都是32位(32bit)。源地址字段存放发送该IPv4数据包的原始IPv4地址(数据包会经路由器转发,转发路由器地址不是源地址);目的地址字段存放最终接收该IPv4数据包的设备的IP地址(转发路由器也会接收其他路由器转发过来的IPv4包,但目的地址并不指向该转发路由器)。
2.路由器转发原理
从OSI七层模型的角度看,路由器是工作在三层(网络层),完成三层协议转发的设备。对Internet来说,其三层协议就是IP协议,因此Intemet的路由器可以称为IP路由器。
在Internet中,路由器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这些逻辑网络是指一个单独的网络或一个子网,用网络ID来标识。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必须通过路由器转发来完成。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路由选择)的功能。
总体而言,Internet路由器是连接IP子网的设备,并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IP子网之间进行IP包的转发。IP子网由IP地址中网络ID(包括子网ID)部分来标识,网络ID不同即为不同的IP子网。
3.TTL字段的作用
TTL是Time To Live的缩写,含义为“生存时间”。为避免因错误选路而产生的环路现象(IP包在一个循环的路由中传递,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该字段定义了IP数据包可存在的最大期限。由于确切的生存时间很难把握,该字段通常用跳跃站点数来度量,即当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送到另一个网络时(即经过一个路由器的转发),该字段的值减1。当该字段为0时,数据包将被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