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火登珠峰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
据奥组委透露,让奥林匹克的圣火登上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火炬手今年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测试攀珠峰。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奥运圣火象征和平与友谊,她的每一次点燃,都会激起人们对奥运精神的憧憬与热爱。而且,如果这个创意真的变成现实,那么其象征意义将远大于其实质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无疑将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方式的弘扬与提升,完全可以写进奥林匹克的历史。
然而,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我们可以不计后果与代价,来让奥林匹克的圣火在珠峰点燃。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困难,考虑到作为奥运圣火传递这一重大公共事件应该力避争议,考虑到奥运圣火登珠峰,在其实际操作中,是否已经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等现实问题。如果权衡利弊得不偿失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奥运圣火登珠峰的计划再次进行斟酌。
众所周知,登山作为一种时尚运动和个人爱好,虽然近年来方兴未艾,但是却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自前年北大山鹰社登山队遭遇雪崩,5名队员不幸遇难事件,更是把这种争议推向了白热化。这一生命的惨剧,引起了公众对于“攀登的意义”的持续追问和深入思考。非官方数字显示,2006年已经有15人攀登珠峰死亡。《英国医学期刊》的报告称,很多年以来,攀登珠峰的死亡率一直大约是十分之一。至今已经有近200人葬身珠峰。珠穆朗玛峰攀登先锋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说:“人的生命远远比攀登珠峰更为重要。”
因此,即使准备再充分,即使考虑再周全,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风险仍将很大。毕竟,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太多了。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如果真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这显然是有违人文奥运之精神与理念的。
退一步讲,即使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能够圆满完成,顺利而归,那么这一活动给珠峰造成的环境的伤害,也必将是不可避免的。据估计,自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至20世纪90年代,有约50吨塑料、玻璃和金属被倾倒在珠穆朗玛峰。而像这种不容有失的登顶,相信参加协助登顶的人数自然也不在少数,而为了新闻报道和电视直播的需要,各路记者和各行人员,以及大量的物资到时候都将齐聚珠峰,而在这过程中,势必将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势必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轰轰烈烈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结束后会留下什么呢?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相信每个人都对此不无担忧。
(摘自2007年1月4日《羊城晚报》,作者石子砚。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奥运圣火能在世界之巅点燃,激发人们对和平、友谊等奥运精神憧憬与热爱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质意义。
B.对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作者虽然肯定其创意,但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态度诚恳,观点明确。
C.作者以北大山鹰社五名队员不幸遇难的事件为例,说明人的生命远比攀登珠峰重要,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
D.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及巨大风险,自奥运圣火登珠峰提出之日起,便一直广受关注,受到人们的持续追问。E.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作者的基本观点,其中夹以大量事实数据,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F.文章结尾采用了设问辞格,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登珠峰的担忧,其中答句以问句呈现,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小题2:就奥运圣火登珠峰一事,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奥运圣火登珠峰计划将于今年启动,火炬手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攀珠峰测试。
B.奥运圣火登珠峰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的弘扬与提升,必将写进奥运会的历史。
C.奥运圣火登珠峰危险重重,自人类首次登顶五十多年来,已有200多人不幸遇难。
D.奥运圣火登珠峰很可能带来大量的生活垃圾,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小题3:联系全文,理解文章结尾“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的含义。(4分)
小题4:作者反对圣火登珠峰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条概括,并加以说明。(4分)
小题1:C、D。(C项北大山鹰社五名队员不幸罹难的事例意在说明圣火登珠峰风险太大,应“权衡利弊”,再加“斟酌”,而非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D项登珠峰活动一直备受争议,而非“自圣火登珠峰提出之日起”,是时间滞后)
小题1:A(B项偷换概念,“奥林匹克的历史”不等于“奥运会的历史”;C项与原文不符,据第四段内容,应是“近200人”而不是“200多人”;D项文中用语是“势必”,确信无疑,而非“可能”,含混推测)
小题1:意为因政府行为而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表达了作者对圣火登珠峰一事的极大担忧。(4分。内容理解2分,其中“政府行为”“环境破坏”各1分;情感态度2分)
小题1:①现实困难,攀登珠峰不容有失。②作为重大公共事件应力避争议。③风险大,若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有悖人文奥运理念。④势必破坏珠峰环境,有悖绿色奥运理念(前两点各1分,后两点若只答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则给一分,有具体说明则给3分)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仔细阅读与选项有关的内容,对比分析即可,C项北大山鹰社五名队员不幸罹难的事例意在说明圣火登珠峰风险太大,应“权衡利弊”,再加“斟酌”,而非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D项登珠峰活动一直备受争议,而非“自圣火登珠峰提出之日起”,是时间滞后。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仔细阅读与选项有关的内容,对比分析即可,B项偷换概念,“奥林匹克的历史”不等于“奥运会的历史”;C项与原文不符,据第四段内容,应是“近200人”而不是“200多人”;D项文中用语是“势必”,确信无疑,而非“可能”,含混推测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各路记者和各行人员,以及大量的物资到时候都将齐聚珠峰,而在这过程中,势必将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势必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回答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作者反对登珠峰的观点分析提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