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定理”的滞后调节指的是( )。
A.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B.供给的变化慢于需求的变化
C.供给的弹性小于需求的弹性
D.供给的弹性大于需求的弹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调节经济的自发性和滞后性就是它的内在缺陷。蛛网理论揭示了这一点。这种理论指出,当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时,经济中就会出现一种周期性波动。例如,某种产品在第一期中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第二期必定生产增加,价格下降;由于第二期价格下降,生产减少,又引起价格上升;再引起第三期生产增加,价格又下降。把各个时期的价格与产量波动画出一个图,这个图就类似于一张蜘蛛网,故有蛛网理论之称。
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1930年由美国的H·舒尔茨、荷兰的J·丁伯根和意大利的H·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N·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法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①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②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③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由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不同,价格和供给量的变化可分三种情况:①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将逐渐减弱,经济状态趋于均衡。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为“蛛网稳定条件”,蛛网向内收缩,称“收敛型蛛网”。②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波动逐步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无法恢复均衡。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为“蛛网不稳定条件”,蛛网为“发散型蛛网”。③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波动将一直循环下去,即不会远离均衡点,也不会恢复均衡。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相等为“蛛网中立条件”,蛛网为“封闭型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