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放性试题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述优良习惯对人一生的意义时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教学期间,每天晚上10点上床,清晨5点起床,每日讲课、与师生谈话、吃饭、散步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而且连续30年始终如一。他早上7点钟外出散步,当地有的居民竟据此来核对时间。连德国诗人海涅也说;“我已经不相信城里大教堂的自鸣钟能胜过它的市民康德。”富兰克林年轻时,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研究,就为自己制订了“铁的作息制度”。他每天5点起床,规划一天的事务,在上午8点至11点工作,中午阅读、吃饭,下午2点至5点工作,晚间6点至9点用餐、谈话、娱乐。他严格遵守这一规定,日积月累,自我磨砺,受益无穷。一个人种下去的是行为,收获的是习惯;种下去的是习惯,收获的是性格;种下去的是性格,收获的就是命运。习惯不是造就我们,就是破坏我们。

请回答:

(1)、好习惯对我们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2)、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村料。

让你的生命更结实一些的最好办法就是珍惜时间。——[美]富兰克林

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俄]托尔斯泰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培根

请回答: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用时习惯?

答案

(1)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我们中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2)培养良好的用时习惯,要做到:①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②专时专用,讲求效益。③科学用脑,劳逸结合。④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持之以恒。

题目分析:第(1)小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背景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应从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性格、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角度作答,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第(2)小题的切入点较小,学生必须认真审题,把握好“用时习惯”这一关键词作答,避免因粗心导致出错。

点评:本题的两个小题都是对教材的适度延伸,学生需准确把握背景材料,认真审题,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对教材的拓展能力,相对有些难度。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