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灵魂在内,都是由原子这种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原子是永恒的,由原子所组成的整个自然界、整个世界也是永恒的。原子本身不变化,但能运动。原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但它们之间没有性质的不同,仅有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区别。世界万物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性质。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地方,是“非存在”。原子在虚空中互相碰撞,形成漩涡运动,从而互相结合形成万物。原子分离,事物就灭亡。
⑴ 材料一、材料二中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材料一中的两个观点有什么共同点?材料二中的观点有何局限性?(12分)
⑵ 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6分)
⑴ ①材料一中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绝对观念)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中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② 材料一中的两个观点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③ 材料二中的观点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每点4分,共12分)
⑵ 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与前两种唯物主义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它所说的物质既不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是指原子。(6分)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第一问:材料一中贝克莱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中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材料一中的两个观点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材料二中的观点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第二问: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世界本原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是意识,物质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点评:考生注意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论,但是对世界的物质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为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属于唯心主义。难度适中。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倚赖于人的感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