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30分)权力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也与人民的福祉休戚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 ,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 ,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材料二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

——摘编自《西方行政监察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三 关于监察制,抑或纠察制,孙中山认为,虽然欧美各国的议会对政府都有监督和弹劾的权限,但是这种权力总不独立,不仅因国家不同有强弱之分,而且还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如议院专制、总统无权等。鉴于此,他主张监察机关独立。他认为,监察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有“御史台主持风宪”,历史上的御史,“官品虽小而权重内外,上自君相,下及微职,儆惕惶恐,不敢犯法”。因此,为了更好的监督政府,他主张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参照,实行监察权独立,指出:“如我中国,本历史习惯弹劾鼎立为五权之监察院,代表人民国家之正气,此数千年制度可为世界进化之先觉。”

——摘编自张卫波《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相比宋代的监察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与唐宋监察制度相比,美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主张监察权独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监察“独立”而又不“独裁”?(12分)

答案

(1)变化:宋朝的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监察官的要求日益严格,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制度日益完善。(4分,任答两点即可)

原因: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4分)

(2)特点: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监督系统;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监督网络健全,工作效率高;(4分,任答两点即可)

进步之处:中国唐宋监察体制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不能体现民意,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美国监察机构的监察权来自法律,以法律而非君主的意志来规范监察过程和结果,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高效的监察体制。(6分)

(3)原因:反思美国近代监督制度的弊端;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经验;针对北洋军阀政府专制的现实(为了更好地监督政府)。(6分)

措施:建立独立而健全的监察体制;重视立法和依法监察;完善监督运行机制;拓宽行政监督渠道,如加强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6分,答到三点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题目分析:(1)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一第二段中“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概括出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从“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概括出对监察官的要求日益严格,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从“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概括出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制度日益完善。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中“消弭藩镇”等信息可归纳出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中“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概括出监督网络健全;从“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概括出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从“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概括出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监督系统。第二小问从唐宋君主专制制度和美国民主政治制度下,监察机构的目的、权力来源等角度来分析美国监察制度的进步性。

(3)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三中“虽然欧美各国的议会对政府都有监督和弹劾的权限,但是这种权力总不独立,不仅因国家不同有强弱之分,而且还因此生出无数弊病”概括出反思美国近代监督制度的弊端;从“监察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为了更好的监督政府,他主张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参照,实行监察权独立”概括出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经验;再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针对北洋军阀政府专制的现实。第二小问措施依据上述材料可归纳出建立独立而健全的监察体制,完善监督运行机制,联系所学知识和现实,可归纳出重视立法和依法监察。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宋仁宗 这……

  王辉 (急了)哎哟,老夫人,少夫人,我的众位夫人!军国大事,非同儿戏,挂帅出征,不是空谈,与杨元帅报仇事小,这朝廷的安危事大呀!

  佘太君 怎么讲?

  王辉 报仇事小,朝廷的安危事大呀!

  佘太君 (冷笑)哼哼哼!王大人你好小量我杨家也!(唱“西皮小导板”)

  一句话恼得我火燃双鬓!

  杨七娘 哈哈!王大人,照你这么说,难道我们是为了报私仇?为了报私仇?

  佘太君 (止住)嗯!(接唱“原板”)王大人且慎言,莫乱测我忠良之心。自杨家统兵马身膺重任,为社稷称得起忠烈一门。恨辽邦打战表兴兵犯境,杨家将请长缨慷慨出征。众儿郎齐奋勇冲锋陷阵,(转“流水板”)老令公提金刀勇冠三军。父子们赤胆忠心为国效命,金沙滩拼死战鬼泣神惊。众儿郎壮志未酬疆场饮恨,洒碧血染黄沙浩气长存。两狼山被辽兵层层围困,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哪一阵不伤我杨家将,哪一阵不死我父子兵!可叹我三代男儿伤亡尽,单留宗保一条根。到如今宗保边关又丧命,才落得,老老小小、冷冷清清,孤寡一门,历尽沧桑,我也未曾灰心!杨家要报仇我报不尽——哪一战不为江山,不为黎民!

  众人 (群情激忿地)万岁!

  杨七娘 (唱“散板”)你若求和俺不允——出征!出征!

  众夫人 (接唱)快出征!

  宋仁宗 呀!(接唱)惊天震地喊出征,忠勇果然在杨门。心有余愧主意定——

  王辉 啊:万岁,事关重大,万岁还要谨慎才是啊!

  佘太君 王大人,你敢误国不成?

  王辉 老太君,老朽一生饱经风险,处事持重,敢说万无一失。老太君此番出兵,若不败于西夏,下官情愿摘下这顶乌纱;从今以后,子孙三代,永不入朝为官。

  佘太君 哼!我杨家只知忠心保国,哪有乌纱可摘!但求万岁信及老臣,臣当拼死杀敌,决不让寸土有失,就请万岁当机立断!

1.对上面节选文字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杨门女将主战与王辉主和的矛盾。   

B.佘太君一心为国,王辉却以为佘太君挂帅是为报私仇。

C.宋仁宗在主战与主和之间犹豫不决。

D.佘太君年龄太大,被王辉怀疑。

2.说说选文中佘老太君的唱词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3.佘太君本意是要请求西征,为什么要提及杨令公父子兵和杨家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