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大贡献,不在政治而在宗教上。天台、禅、华严三宗的出现已创造完成了中国文化传统下的新佛教。尤其在六祖慧能以下的禅宗,在精神上,在意态上,实可算的是一番显明的宗教革命。

唐朝对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有玄奘、义净和鉴真。唐高宗咸亨二年,义净从广州出发浮海赴天竺学佛学,搜罗并抄写佛经,共携回经、律、论约四百部。扬州的名僧鉴真,天宝年间,应日僧荣睿的邀请,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六次东渡,以六十六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传授戒律,并携去律宗、天台宗的经典,弘法传教……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胡如雷《唐史》

材料二 明朝万历八年(1580),一部分耶稣会士来到澳门,以后又陆续有教士来到中国。利玛窦受到明神宗朱翊钧的优待,在北京建立教堂。这些人除为殖民主义者服务,传播宗教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技知识,曾经由徐光启等译成中文。

——摘自许大龄《明史》

材料三  1845年,俄国政府因清政府赠送藏文《大藏经》,回赠各类图书355种共计800余册(幅),另有天文、地理仪器和工具。这些图书可分成21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工艺、地理等等,仅地图就有22幅,另有地图册13本。理藩院收到这批图书后,仅译出书名,便束之高阁了。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四 强国兴盛以后,很容易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把它强盛时期实行的制度、政策以及占主流地位的思想文化奉为神圣,凝固僵化,不再与时俱进,减弱甚至丧失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摘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材料一表现了唐朝文化怎样的大国气象?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造就这种气象的条件。 (10分)

(2)材料二所处的时代,西方世界和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为什么还会出现材料三中的现象?(8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中外交往的发展呈现哪些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14分)

答案

(1)学习改造外来文化;积极传播唐文化。(4分)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繁荣;文化领先世界;交通发达;民族和对外交往频繁。(6分,答三点即可)

(2)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近代思想和科学产生;殖民主义兴起。

中国:君主专制趋于腐朽;闭关政策的推行。(4分)

中国长期领先世界,天朝上国(夷夏)观念根深蒂固;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4分)

(3)从积极主动学习到闭目塞听;从以宗教为主要形式到文化科学政治多方位;从民间自发组织为主到政府组织为主。(6分)

论述题:(8分)要求:提炼观点,理论表述,举例说明,应对策略。

评分标准:

一等:①观点明确,须有概括性表述;②史实准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6-8分)

二等:①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②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3-5分)

三等:①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②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③表述不清。(1-2分)

题目分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天台、禅、华严三宗的出现已创造完成了中国文化传统下的新佛教”“扬州的名僧鉴真,天宝年间,应日僧荣睿的邀请,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六次东渡,以六十六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传授戒律,并携去律宗、天台宗的经典,弘法传教”可概括出学习改造外来文化,积极传播唐文化;第二小问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领先、民族和对外交往等角度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中西方的变化从材料二中“这些人除为殖民主义者服务,传播宗教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技知识”可概括出近代思想和科学产生、殖民主义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扣住材料时间明朝后期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等角度来分析。

(3)第一小问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归纳出从积极主动学习到闭目塞听、从以宗教为主要形式到文化科学政治多方位、从民间自发组织为主到政府组织为主;第二小文主义题干要求,首先从材料四中概括观点,其次列举史实进行说明,注意条理清楚,语言表述逻辑性强,最后进行应对策略的总结,言之有理即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