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常温下甲为pH=2的醋酸溶液;乙为pH=2的醋酸和盐酸的混合液,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c(OH)小于甲溶液中c(OH

B.甲溶液中c(CH3COO)一定大于乙溶液中c(CH3COO

C.乙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c(CH3COO)>c(H+)>c(OH

D.加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至中性,甲、乙两溶液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相同

答案

A、溶液PH都等于2,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都为0.02mol/L,依据溶液中的离子积在常温下是常数,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故A错误;

B、醋酸是弱电解质,盐酸的存在抑制醋酸电离,甲溶液中的醋酸根离子大于乙溶液中的醋酸根离子,故B正确

C、pH=2的醋酸和盐酸的混合液,氢离子浓度大于氯离子浓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浓度,故C错误;

D、PH=2的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醋酸是若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甲溶液浓度大于乙溶液中的醋酸浓度,所以加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至中性,甲消耗氢氧化钠多,故D错误;

故选B.

问答题

甲带一大公文包,里面有价值80多万元的提货单及其他贵重物品去看电影,看完电影离开时把包忘在了座位上,后在报纸上登一寻包启示:一周内送到者给付酬金15000元,后来拣到该包者乙与甲在酬金问题上发生了争议,从而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的难点在于悬赏广告是合同还是单方行为,于是出现了不同解释:第一种意见认为,悬赏广告是一种合同行为,尽管民法通则没有规定,但1929~1930年民国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民法》164条就规定了悬赏广告,从其前后的条文来看从第153条到第165条都规定的是契约,因此介于其中的悬赏广告应该是契约。第二种意见认为,悬赏广告是单方行为,因为《中华民国民法》第164条规定“以广告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予报酬者,对于完成该行为之人负有给付报酬之义务,对于不知有广告而完成该行为之人亦同”。条文当中说到,完成广告所指.定行为的人,即使他不知道有这个广告,也应该给他许诺的报酬,按这个意思,悬赏广告就不是契约而是单方行为。第三种意见认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解释说:在我国大陆,民法通则关于悬赏广告未有规定,学者起草的统一合同法的第一个草案规定了悬赏广告,当时就有学者说悬赏广告不是合同而是单方行为,怎么能规定在合同法中,于是后来正式稿中删除掉了。 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从法律解释分类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意见所用的解释方法,并分析不同解释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