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就文体或风格而论,也许会有希莱尔马诃区分的两种翻译法,譬如说:一种尽量“欧化”,尽可能让外国作家安居不动,而引导我国读者走向他们那里去,另一种尽量“汉化”,尽可能让我国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外国作家走向咱们这儿来。然而,“欧化”也好,“汉化”也好,翻译总是以原作的那一国语文为出发点而以译成的这一国语文为到达点。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不同文字之间有不可消除的距离
B.从文体和风格角度出发,翻译有不同的方法
C.不同文字之间的距离是由译者造成的
D.翻译的方法不同,但宗旨相同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关键词是表转折关系的“然而”,最后一句为总结句,指出不管采用哪种翻译方法,翻译的宗旨在于“以原作的那一国语文为出发点而以译成的这一国语文为到达点”。A、B两项本身表述无误,但不是文段的中心;不同文字之间本身就存在距离,译者也是距离产生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原因,C项错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