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二姑奶算家乡的一个传奇人物吧?她已经三十几年没有回老家了。我见过她一次,面色白皙,双眉入鬓,一看小时候就是个美人坯子,怎么出落也不会走样。
和所有农村姑娘不同的是,当年的二姑奶绝不像其他的女孩,手指粗短,肤黑皮糙,毫无关感。她有一双非常纤细的手,二姑奶三岁学剪窗花,我老家那个村每逢过年,都要请二姑奶剪许多的窗花。各家各户自买红纸,一沓沓铺在二姑奶的炕上,不少孩子趴在二姑奶的窗台上,看二姑奶舞执剪刀的手上下翻飞,从她指间飞落的纸屑,像冬天飘落的雪花,给残阳照了,红白相间,十分好看。
二姑奶有一个青梅竹马的伙伴,叫彪子。人长得十分壮实,可惜十九岁那年往县里送粮,翻车压断了腿,从此成了一个跛子。
人们都说,两个人毕竟没有定亲,她不会那么糊涂,她有的是理由,也有的是机会,给自己剪出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
但二姑奶没有。她告诉彪子,好好养伤。伤好后,她又拿出自己的积蓄,让彪子拜师傅学木匠,将来找机会出去做工。二姑奶相信,他们一样可以过上让人羡慕的日子。
二姑奶说:“过日子不一定非靠卖苦力。咱能行。”
彪子哭了。
二姑奶和彪子的婚礼办得很热闹。二姑奶没向彪子家要一分钱彩礼,她的举动令周围的姐妹很不解。
二姑奶和二姑爷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二姑爷在二姑奶的帮助下学会了木匠手艺,吃穿不是问题。东家盖房子,西家嫁闺女,都要找他去,除了管吃管喝,哪次完工后都会得到丰厚的报酬。
但二姑奶不能生育。婚后三年,他们的怀里还是空空的。后来请大夫来看,说二姑奶得了一种病,失去了生育的能力。面对农村中这天大的打击,二姑爷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在二姑奶悄然垂泪的时候,二姑爷欣然坐在二姑奶身边,轻轻抚摸她的后背,对她说:“没孩子怕啥,我又不喜欢热闹。”
我们那个村有一个小学校,校长是一个民俗学家,很喜欢二姑奶的剪纸。他约二姑奶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课,就讲讲怎样剪窗花。二姑奶不好意思地推却了,她一边低头羞涩地笑,一边说:“俺哪会讲课。”
校长说:“那就给俺们表演。”
一群孩子跟着起哄。
二姑爷在一旁拍了手说:“去,咋不去?别人想去还去不成呢!”就这样,二姑奶在我们村的小学校当了一回女先生。
那天,小学校的校长和二姑奶突发奇想,把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的红纸用糨糊粘上,宽宽大大地铺了大半个操场。阳光照下来,把红纸照得透明,鲜艳。
二姑奶收拾停当,手执剪刀上了场,她打扮得分外精神,人也爽气了十分。有十几个小姑娘帮她抬纸,二姑奶像龙行云,凤鸣天,身子轻快、便捷;抬臂落臂处,人呀、鸟呀、山呀、水呀随着大片大片的纸屑落地,一件件、一层层地显露出来……
这是一幅普天同庆图。望着这件完成的作品,二姑奶脸上的笑意一如三月的春光。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幅剪纸作品。
二姑奶说,这么大一张纸,如果把她心里设计的美丽图形剪出来,怕是一辈子也不够。可是,天忽然下了大雨。大家守在雨里不肯离去,可是没办法,雨水可以使万物萌发,也可以把一切毁灭——二姑奶以至全村人的大窗花在雨水的冲刷下都成了泡影。但是,全村的人们都乐于传颂它的美丽。
热爱民俗的老校长哭了,他说他为自己能够参与这样一个壮举而感动。(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题为“剪纸”,是想通过写二姑奶的家事表现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在人们心目中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B.小说写二姑奶的婚事,意在表现人物的真诚、善良。
C.小说用较多的笔墨写二姑奶的家事,意在表现生活中的不幸往往难以避免。
D.在对生活充满真诚和热情的人眼中,尽管他们对生活有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但像二姑奶这样的遗憾与不如意也是客观存在的。
E.文中的“婚事”与“家事”并非闲笔,它们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主旨更鲜明,更具现实意义。
2.结合作品,简析二姑奶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场剪纸的一段,一方面写二姑奶很快完成了一幅普天同庆图,另一方面又写二姑奶说“这么大一张纸”,剪完它“怕是一辈子也不够”。这里,作者对人物的言行描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触及生活中的遗憾与不幸,对这一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