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乔•雅各布森率领的科研小组研制出一种电子书,电子书内装解调器、电池、微处理器和其他元件,一按动功能开关,即可改变字的大小,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用尖细的笔在空白处做上批语。此外,还可从互联网上选取文章加进该书。该书容量大,内容丰富,可顶一个图书馆,可谓“一书在手,一生读不完”。 该书将油墨变成电子油墨。书的每一页上都涂上亿万个用微型小囊包着的显微微粒;每个显微小囊单独能和一个电荷发生反应:小囊内的微粒向后移动显黑色,向前移动显白色。微粒移动的方向取决于加上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加负电荷为黑色,加正电荷为白色。每个显微小囊大小约为40um(还不到头发丝的1/2)。 每一特定书页上要使用的小囊数量巨大。如在这种书页上要产生字母“A”,;可能要用 1000个小囊。字母越小,用的小囊越多,因此其分辨率也就越高。他们研究的目标是要研制一种分辨率比现在的微机显示屏的分辨率还要高的“纸显示器”。该显示器要拥有更多的静态字母。这些显微小囊可排出程序,使其黑白状态迅速“翻动”。例如,可在一个显示汽车怎样工作的图解上提供一种动感。 该书由于使用了电子油墨,它通过书背内装的各种电子装置接收每一页发来的指令,基本上可以自行排版。从利用能源方面来看,它的效率非常高,它与液晶显示不一样,液晶显示屏时时都离不开电源,而电子书一旦排好版,观看时就不需要用电。它总共只用一节小电池。而相比之下,便携式微机及其液晶显示需要用一些大电池。 该书由于信息采用电子形式子:所以使用起来灵活自如。例如,为方便阅读,可以让体积大一些,阅读中还可以用尖细笔在书的空白处做上批语,将见解储存在书背中微小的瞬间储存卡上,过后不用还可消去。 该书预先装上了文章选择器,可以通过瞬间储存卡再补充新文章。雅各布森认为文章的来源可以从互联网上选取,输入一部《莫比迪克》只需一分钟。如果对选择的文章不太满意,只要一触开关,就可再另选一篇新文章。 该书价格不贵,但随便携带较为困难,为此,雅各布森仍在研究使电子油墨适合该工艺的最佳方法,为了不在每页上都使用几千根细导线,油墨本身必须导电。雅各布森说:“实际上,我们正设法印制成芯布。”据书业行家预测,这种书将成为21世纪的书本。

下面对电子书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电子书的物质基础是“微型小囊包着的显微微粒”,其工作机理则是小囊单独和电荷发生反应

B.在电子书中,“油墨”的称呼只是就其能够显示文字的功能而言,其他方面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油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

C.每一特定书页上要使用的小囊数量巨大。这些小囊对字母的分辨,其分辨率和小囊的数量成正比

D.电子书负荷加载后,负荷小囊内的微粒可以移动,移动中显示出多种不同的颜色,如向后移动显黑色,向前移动显白色

答案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 A3/A4型题

案例六: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了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大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 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 他们要求的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

单选:咨询师说“你刚讲过……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使用的是()。

A.开放技术

B.面质技术

C.指导技术

D.澄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