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利马窦等人的汉化和儒化是为了借助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和思想,找到因地制宜宣传基督教教文的切入口,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有被精深的中学所折服的成分,这在利马窦的中文著述以及与士大夫的酬唱应和之作中可以透出消息。 通过以上文字,作者主要想说明的是( )。

A.汉化和儒化是西方传教士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切入口

B.利马窦等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他们对之深为佩服

C.利马窦等人既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D.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博大精深,传教士难免不被汉化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命题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意和把握作者态度和目的的能力 [解题要点] 正确理解文意,把握作者主旨 [答案与解析]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他们也有被精深的中学所折服的成分”,这是文段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B项说法与文段相悖,可排除;A项说法符合文意.但不是文段主要意思,故可排除;D项说法文段并未提及,属主观臆测。故选C。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论及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同、相通之处,人们谈得最多的就是语言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却几乎没有人论及在此所谓不确定性背后所隐含的实质性差异。就总体而言,西方哲学自现代而后现代,是不断地走向语言自身,最终把语言上升为本体,确切地说是把语言形式上升为本体;而中国哲学则注重语言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关系,旨在肯定“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大宗师》)的前提下,寻求一条通过语言而又超越语言的道路,以期最终实现对理想人生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西方现代哲学由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开始了对哲学语言的反省,从尼采、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再到后结构主义者德里达、福柯等,其共通点都是力图使语言从僵滞的句法规则和逻辑法则中解放出来,恢复其本应当具有的歧义性、模糊性、不确定性、无限的可解释性和语言本身的创造性。需要指出的是:伴随着此一反省的过程,语言地位不是降低而是不断地提升。

根据上文,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现代哲学本质上具有歧义性、模糊性、不确定性

B.不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东方哲学在认识语言上的本质是一致的,认为语言是较为固定的,不具有创造性

C.西方现代哲学通过对语言的研究,语言的地位提升了

D.传统的语言中僵滞的句法规则和逻辑法则都不是语言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