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里释放适量的二氧化碳(CO2),这是因为( )。

A.CO2丁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有效防止植物的病虫害

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使用CO2可促进光合作用

C.CO2可产生温室气体,使温室里的温度升高

D.CO2可灭火,使用CO2可避免火灾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命题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二氧化碳的作用的了解 [解题要点] 考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生物学常识 [答案与解析] 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中起重要作用,它是大气的一部分,参加动物的呼吸循环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故选B。

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作出判断。

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的商业也很发达,19 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 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然而,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毫无认识,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到19世纪中期以后,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否则划上“×”。

(1)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与西方贸易的过程中形成巨大顺差。[ ]

(2)康乾盛世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手工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 ]

(3)明中叶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商贾大于农工”,商人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第二位。[ ]

(4)明中后期的中国开始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

(5)康乾盛世时的帝王恕昧自大、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深重的危机。[ ]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