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判断地形

甲、         ____、丙____、丁       

       、己       

(2)计算高度

① 海拔A__、B__、C _    

② 相对高度AC___、BC ___、AB___

③ 丙地顶部海拔__,底部海拔_ ,相对高度_ 

(3)F坡和D坡比较,坡度较大的是___,原因是___

(4)甲乙两地中,可能有河流存在的是___,河流的流向____

答案

(1)山脊 山谷陡崖山顶鞍部 洼地

(2)海拔(600,700)(0,100)  300  

相对高度(300,400)(200,300)(500,700)

大于等于400小于500    200    200≤H<400

(3)F 等高线密集

(4)乙 西北流向东南

题目分析:

(1)甲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乙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丙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丁处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戊位于两山顶之间,为鞍部;己处等高线中间低,四周高,为洼地。

(2)读等高线图,海拔A:(600,700)、B:(0,100)、C: 300;

相对高度AC(A点的高度为大于600小于700,C点为300)为(300,400)、相对高度BC(B点海拔大于0小于100)为(200,300)、相对高度AB(A点的海拔大于600小于700,B点海拔大于0米小于100)为(500,700);

丙地为陡崖,顶部海拔大于等于400小于500,底部海拔为200,根据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是(n-1)d≤H<(n+1)d, n表示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200≤H<400。

(3)坡度大小取决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4)河流发育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在没有指向标的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形的判断、高度的计算、坡度大小及原因、河流发育及河流流向等相关知识。

名词解释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