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000),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最高点位于教堂的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小题2:该地地形主要是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低山丘陵小题3: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A.如果表示的实地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两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地范围是原来的4倍

C.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

D.图示地区的坡度变缓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题目分析:

小题1:从等高线图上可以看出最高点在甲山脊附近360米等高线以上位置,从指向标可以得出山峰在教堂的西南方。本题最容易错的是没有关注指向标。B对。

小题2:从等高线数据可以判断地形类型:海拔小于200米,地势平坦广阔为平原;海拔200-500米,等高线稀疏平缓,为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为山地;四周高中部低为盆地;中部高且平缓面积较大,四周陡为高原。从数值可见等高线数值小于500米,大部分稀疏,有些稠密可见为低山丘陵,D对。

小题3:比例尺增大一倍,如果实地范围不变,长与宽都增加一倍,面积是原来的4倍,A错;同样图幅面积,表示的实地范围是原来的1/4,B错;比例尺增大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C对;图示地区的坡度不会因比例尺和图幅的变化而变化,D错。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看云识天气》选段,完成小题。(16分)

①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③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小题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小题2:第②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第③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4分)

小题3:第②段与第③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小题4:“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这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3分)

小题5:文中划线字“往往”、“常常”、“一般”和“常”不能去掉,理由是什么?(4分)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