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甲同学在一根装满水的较长的铁管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回答按乙同学听到的先后顺序,指出这三次声音分别是什么物质传播的?并简要说明听到三次声音原因?

答案

答:先听到铁管传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来的,最后一声从空气传来的。

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在铁管传播速度最快的,在水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的。

考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推断听到声音的次数,要对此题中声音传播的介质有全面的认识,不能漏掉某种介质.

解答: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最慢的是在气体中;当乙同学在一端敲击后,声音会同时沿着三种介质传播,分别是:固体铁、液体水、空气;因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声音到达甲同学耳朵的时间就不同,甲同学听到的第一声是通过铁管传过去的,第二声是通过水传播的,第三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知识,由于声速的不同,使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不同.另外,长铁管的长度必须到达足够长.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量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最后爸爸话中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你能理解中国画表现出的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最后似乎领悟了父亲话语的深意,也看懂了吴昌硕的墨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