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A为___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___。(地形类型)(2分)
(2)图中a、b、c中,哪一条支流的位置画错了?(1分)
(3)疗养院位于___________(南北)坡。已知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理论上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____________℃以下。(2分)
(4)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2分)
(5)甲乙两村哪处更容易形成城市____________,分析其优势自然地理条件。(3分)
(1)盆地(1分) 鞍部(1分)
(2)c(1分)
(3)南(1分) 14.6(1分)
(4)①(1分)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自流(1分)
(5)甲村(1分) 甲村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冲积扇,地形较平坦(2分)。
题目分析:
(1)由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A处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D为山顶;E北侧闭合等值线外侧加有示坡线,说明为山顶,E点在两山顶之间地势稍低,地形为鞍部。
(2)c线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应为山脊线,不能发育成河流,所以C线支流画错了。
(3)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疗养院向北等高线数值增大为山地,可知疗养院在山南坡;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D处海拔600~700m,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可计算出理论上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14~14.6℃。
(4)将小河水引到疗养院,从①渠引水,河流从高处向低处可自流;从②渠引水,河流从低处向高处不易引水。
(5) 甲村在河流出山口,位于山麓冲积扇,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城市形成;乙村地处山坡,地形崎岖,坡度大,自然条件不如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