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王某是A市公交公司的售票员。某日王某因工资拖欠问题与公交公司的总经理发生争吵,心中十分恼怒,便想辞职不干了。但想到这些年来应得的钱没有得到,心有不甘,便想通过其他途径弥补回来。王某发现公交公司近来的管理非常松散,即使自己不把卖票所得的全部收入上缴,也未必会被发现。于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王某每次上缴票款都要扣留一定的比例,最终从票款中抽出了2000元的钱款,刚好与单位拖欠自己的工资抵销。之后王某辞职。那么应当如何评价王某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侵占罪

C.构成职务侵占罪

D.构成贪污罪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考点] 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首先,王某认为公司拖欠自己工资可以诉诸法律手段,而不可以通过截留公司财物的方式自行填补,这种行为仍然不失其“非法占有公司财物”的性质。其次,本题的难点还在于对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犯罪主体的理解和把握上。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而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另外“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由此可见,“从事公务”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是必须的。在本案中,王某确实在国有公司工作,但却仅具有售票员的身份。售票员的职业主要是靠提供劳力来实现的,是在管理者的组织、领导、监督、管理之下进行的,属于与“公务”对应的“劳务”范畴。所以王某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贪污罪。职务侵占罪只是要求行为人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王某显然符合这一主体要求,同时他侵吞公司财物也利用了其职务便利,所以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C正确。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白居易的长归

吴光辉

  皈依龙门是一代清官官场失意之后的人生选择,是一代诗人仕途绝望之后的人生归宿。

  唐文宗大和三年,一个秋天的傍晚,长安古道之上,中国文学史上的顶极大师——白居易默默地坐在一匹老马牵拉的破车里,一路颠簸朝洛阳的龙门而来,古道两旁的老树缓缓地向后退去,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长鸣。这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从 * * 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从此归隐田园、沉湎山水的人生转折。

  当看到白居易的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会想到他曾在庙堂之上和腐败势力舌战斗法的英雄模样?那个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担任左拾遗,38岁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连续上书提出广开言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十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用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乐府运动”,写出大量讽喻诗,义愤填膺地揭露贪官权贵丑恶和人民大众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已不复存在,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六年的那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

  元和六年初,唐宪宗决定讨伐藩镇,准备启用一个贪官做统帅,白居易在早朝之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皇上下旨,气得唐宪宗要治他大不敬之罪,差点被推出斩首。然而,白还是没向贪官屈服。是年秋,革新人物武元衡被贪官刘祺暗杀了,无人敢提出侦查元凶,白居易以戴罪之身站出来呈上奏章,请求彻查此案,结果被贪官们以莫须有罪名打入天牢。白从此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州,变成沦落天涯青衫湿的江州司马。

  恐怕文学史要好好地感谢唐宪宗的忠 * * 不辨,也要感谢贪官权贵的阴险狠毒——他们把白居易从庙堂之高打入江湖之远,反而把他推上了文学艺术之巅。如果白居易不是沦落江州,也就创作不出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然而,白居易因为《琵琶行》而一举成名,13年之后他却又选择了龙门琵琶峰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唐文宗即位之后,曾将白居易召回京城,任了几个闲职,可他终于明白那里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遂有了本文开头所描写的洒泪告别长安,赶往龙门了却残生。

  那纤纤古道之上,车上承载的是一路长叹,车辙留下的是一路忧伤,老马踟蹰的前方不是洛阳的龙门,而是人生的无奈。或许白居易已预感到龙门的18年最后人生:“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从此,白居易也就变成了避世消沉、一蹶不振的香山居士。因而,他在破车之上仰天长叹:“往日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也是他人生寻觅求索之后的绝望。当然,此时此地的白居易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长归更是大唐文学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唐诗走向衰败,最后居然由泥腿子黄巢用“我花开后百花杀”来给辉煌的唐诗充作了封笔名诗。

  此时,白居易无言地望着古道瘦马和老树昏鸦,西下的夕阳把这位断肠人的苍苍白发染成了金黄。想到自己的人生终结,举头眺望那近在眼前的龙门,只见卢舍那大佛正在凝望着洛河对岸的香山琵琶峰,他想,那里便是自己死后的悲惨归宿了。

  其实,这岂止是白居易个人的悲剧?这是整个大唐王朝的历史悲剧呀!白居易就是半个盛唐。他败了,就是盛唐的衰败;他走了,更是带走了盛唐思想王国的半壁江山。(选自2011年05月27日《光明日报》)

1.第三段作者连用了五个问句。作者通过前四个问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五个问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白从此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州,变成沦落天涯青衫湿的江州司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纤纤古道之上,车上承载的是一路长叹,车辙留下的是一路忧伤,老马踟蹰的前方不是洛阳的龙门,而是人生的无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此,白居易也就变成了避世消沉、一蹶不振的香山居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作者对白居易的长归所作的多重解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为什么能够写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试予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