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程序 class 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new Test();   t.start():  }  public void run() {} } 下列关于上述程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程序不能通过编译,因为start()方法在Test类中没有定义

B.程序编译通过,但运行时出错,提示start()方法没有定义

C.程序不能通过编译,因为run()方法没有定义方法体

D.程序编译通过,且运行正常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创建线程有两种方法:实现java.lang.Runnable接口;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start()是Thread类中的方法,而本程序中的Test类实现了Runnable接口,Runnable接口中只定义了一个抽象方法run(),故Test类不能调用start()方法。编译时会出现start()方法未定义的错误。

多项选择题 X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①人主:即武帝。②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也——说:劝说

B.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怀:揣在怀里

C.时坐席中,酒酣,地歌曰——据:双手按地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之曰——难:诘难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     )

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③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对于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