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有下列程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fun(int n)
int*p;
p=(int*)malloc(sizeof(int));
*p=n;return*p:

main()
int a;
a=fun(10);printf("%d\n",a+fun(10));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

A.0
B.10
C.20
D.出错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指针与函数的调用。a+fun(10)相当于fun(10)+fun(10),故结果为20。两次调用fun()函数,返回值指向不同的内存单元,不会存在内存冲突的问题,也就不会出错。

填空题

向草酸(H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褪色总是先慢后快。对其原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结合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猜想与假设,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在②号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0.1 mol·L-1的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现象如下(表1)

 ①号试管②号试管
加入药品草酸溶液

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

草酸溶液

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

硫酸锰固体

实验现象(褪色时间)溶液褪色很慢(30s)溶液褪色很快(2s)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在②号试管中再滴加10滴稀硫酸,然后各加入5滴0.1 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现象如下(表2)

编号①号试管②号试管
  褪色时间

现象

100 s90 s
均有气泡产生;②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①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
实验(3):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等浓度草酸溶液,然后在①、②、③号试管中依次加入10滴、1 mL、2 mL稀硫酸溶液,各加入5滴0.1 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置于温度为65℃的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表3)。

编号①号试管②号试管③号试管
褪色时间

实验现象

80 s100 s120 s
均有气泡产生;①号试管的溶液褪色比②、③号试管的溶液快,它们颜色变化如下:紫红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无色。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实验目的是                            

(2)该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实验时所用的方法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叫              法;

(3)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4)由实验(2)和实验(3)得出的结论是(写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有关现象写出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2C2O4  MnO4        Mn2           H2O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