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1分贝大约是人刚刚能感觉到的声音。噪音污染超过120分贝就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危害( )

A.很静、几乎感觉不到
B.吵闹、有损神经
C.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
D.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适宜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45分贝,不应低于15分贝。按普通人的听觉0~2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到不到,20~4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絮语,40~6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60~7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70~9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90~10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100~120分贝难以忍受、待一分钟即暂时致聋,故选D。

单项选择题
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光绪初,英人无视中国主权,擅筑上海铁路达吴淞;光绪末年,外人又攘夺中国铁路利权。日本一弹丸之国,恃有铁路,遇事与我为难;中法战争,因运输不便,军事几败。有识之士痛利权之外溢,恨国势之积弱, 呼吁创办轮船公司,修筑铁路、马路,开办邮政电信。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世纪以,直到20世纪中期,我国传统的独轮车、骡车、轿子等交通工具,一直在广泛使用。19世纪末引进西式马车,并于1895年开始铺设“马路”;19世纪末年引进人力车(1874年)、自行车(1886年);20世纪初引进各种汽车(1901年小轿车、1920年出租汽车、1922年公共汽车与长途汽车)和电车(1906年有轨电车、1914年无轨电车)……

——陈明远《1840—1949百年生活巨变》

材料三  “中国用6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世界铁路发达国家一般用30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2008年8月)

(1)材料一中“外轮得行驶长江”是通过什么条约获取的权益?(3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外国轮船和铁路给中国带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市交通的特点。(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8分)

(3)对比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我国取得交通成就的认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