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享有盛誉,例如李白被人称作“诗仙”、杜甫被人称作“诗圣”、两人合称“李杜”等,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曾有名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其中的“小谢”指的是东晋、刘宋之间最为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由他开始,山水诗成为文学上的一个流派

B.“模棱两可”这一成语源自唐代一位著名诗人苏味道,因他遇事依违两可,时人称其为“苏模棱”,他有著名诗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C.陈子昂是初唐著名诗人,推崇汉魏诗风,也就是“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有“三曹”、蔡琰、“建安七子”,其中“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咸、应玚、刘桢

D.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这里的“青藤”指的是明朝最全能的艺术家唐寅,其代表作是《烟波钓叟歌》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是李白的诗,小谢指谢眺。建安是年号,大谢应是谢灵运,小谢应是谢眺,同为山水诗鼻祖,属浪漫主义,李白对其推崇备至。因此A选项是错误的。唐朝前期著名诗人苏味道,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仅做宰相前后长达数年之久,但他在位并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他老于世故,处事圆滑,他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léng)(同‘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处理事情,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要是这样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要模棱两可,哪边都抓不着(小辫子)就行了。当时,人们根据他这种为人处世的特点,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苏模棱”。“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是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因此B选项正确。“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可见C选项是错误的。徐渭积极表现自我情绪的艺术,开启了后世表现主义的先河,影响深远。就近代画坛所景仰的大画家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而论,都是从此画法脱胎而出。郑板桥对徐渭佩服得五体投地,曾刻了一枚“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用来钤于画上。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①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②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③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1.文中有三处写老大臣的眼睛,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它们分别表现出他怎样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四个合适词语概括老大臣看布料的心理变化。

感慨 害怕 怀疑 坚定 悲叹 犹豫 高兴 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他怎么做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能够突出人物性格。这段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老大臣“看布”的经过,由此可以看出老大臣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