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取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2分)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2分)

(2)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分)

(3)从材料二商鞅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1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2分)

答案

(1)商鞅或公孙鞅;秦国

(2)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一点1分,共3分)

(3)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倡导改革。(2分,言之成理即可)创新和不畏艰难的精神。(1分,言之成理即可)

(4)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再答出其他的答案,亦可酌情得分,总分不超过2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取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商鞅,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秦国进行的;

(2)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等。

(3)从材料二商鞅的话语中,我们应该明白要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倡导改革。从商鞅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创新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4)这场商鞅变法的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评:关于商鞅变法,学生还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时间是公元前356年,秦国国君是秦孝公,内容的作用:奖励生产实现了秦国的富强;奖励军功大大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有利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封建化进程,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