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中的人员不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

A.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

B.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挟持有效旅游证件进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7年以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国籍的人

C.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前或以后B项中所列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满22周岁的子女

D.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7年以上的中国公民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4条第2款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为:   (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出生的中国公民;   (二)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的中国公民;   (三)第(一)、(二)两项所列居民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国籍子女;   (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持有效旅行证件进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国籍的人;   (五)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第(四)项所列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满二十一周岁的子女;   (六)第(一)至(五)项所列居民以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只在香港有居留权的人。   C项的表述与法条不吻合之处在于法律规定是“未满21周岁”,而选项中则是“未满22周岁”。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从营庄出发,翻了许多山岭。这一带村落稀少,敌人又常来,人民多逃亡,荒凉而凄冷。在固兰,我们做了饭吃,喂了牲口。战士们把枪都上好了子弹。警卫员把短枪佩在大衣外。这是接近敌人的区域,大家都准备战斗。

  下午三点钟,在一高山上,用守尧同志的望远镜北望,远远地看见正太路上,有一个火车头,挂着一个车箱,疾驰西去,白烟飘展在空间,久久不散。敌人在正太路上,原有两个火车头。不久以前被游击队击毁了一个,现在只剩一个了。

  正太路的路轨窄,敌人不能把平汉路的车头移用到这里。正太路的铁桥又常被破坏,虽然通了车,情形是这样的可怜。

  可是,同蒲路通车更困难,从大同到原平一段铁路,完全破坏了,枕木通通被移去。汽车路又常被切断。目前敌人的运输线,还是以正太路为主,而正太路的情形,又不过如此。

  下午四时,我们到了河北井陉县的蒋家村。这是生平第一次踏上河北的土地。河北是我喜欢的一省。芦沟桥事变以前,我原拟到北平去看看,没有成行。以后战争爆发,敌人把河北所有大城市通通占领,我以为没有看见自由的河北的机会了。现在,在我的眼前,正是自由的河北。这一省的美好的山河,大部分还是在我们手里。

  这里和山西接界 ,可是地质和村庄建筑的样式,显然有些不同了。河北的扁柏树比山西的清秀一些。河北村庄的房屋的屋顶,多不用瓦盖,而是用石灰拌桐油做成中国式的水门汀筑的。

  村里人家的门都关了。我们叫开了一家的门要水喝。应门的是一个老太婆,她给了我们水,微笑着招呼我们:“进来坐坐吧,里面暖一点。”老年中国人的热情,不大有喧嚣的表示,总是含在微笑的眼睛里,或是简单而又温暖的语言里。从这个老太婆的眼睛和招呼中,我们可以觉察她对于祖国的兵马,有无穷的热烈的情意。谁说河北的人心完了呢?井陉县城已经被占快半年,但这村妪的心,还是华族的

  这里没有动员委员会,民众还没有组织,人民个个的热情,还没有导入集体的行动的洪流,这是憾事。但是我相信,不久以后,自然会有勇敢的青年,到这邻近敌人的区域来,发动民众组织的。

1.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写村落的“荒凉而凄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出现诸如“下午三点钟”、“下午四时”等表时间的词语,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老太婆的眼睛和招呼中,我们可以觉察她对于祖国的兵马,有无穷的热烈的情意。谁说河北的人心完了呢?井陉县城已经被占快半年,但这村妪的心,还是华族的。”如何理解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末段描写了河北村庄民众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