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B型题

全口义齿的垂直距离如何确定?

答案

参考答案:

(1)确定垂直距离:天然牙列时,正中状态下患者鼻底至颊底的距离,称咬合垂直距离,即通常指的垂直距离。牙列缺失后,上下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称颌间距离;全口义齿修复时所要恢复的高度应恰好等于颌间距离,用以恢复面下部的正常高度,使颖下颌关节和周围组织保持健康。

(2)形成上托:托由基托和堤组成。基托的材料一般用自凝树脂、基托蜡片制成。堤由蜡条制成粘于基托上。平面后部应与鼻翼耳屏连线平行,前部与两瞳孔连线平行并霹出唇下2mm。堤宽度在前牙区约6mm,后牙区约8~10mm。在距基托后缘15mm处削成斜坡型。

(3)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息止间隙法:天然牙列中,上下牙列不接触、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的位置叫作息止颌位。息止颌位时上下牙列间的间隙为息止间隙。此间隙平均值为2mm。用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息止间隙2mm,便可得出全口义齿应有的垂直距离。

面部外形法:工常人的面部下1/3的垂直距离与面部外形基本协调,此时面部表情自然,上下唇能自然闭合,口角无明显下垂或上提,可以此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

面部比例法:两眼平视时,瞳孔连线到口裂的距离等于鼻底到颏底的距离。

参照拔牙前记录:拔牙前测定和记录正中时鼻底至颌底的距离,作为修复时确定高度的参考。

参考原有义齿:患者若已戴用义齿,该义齿可以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状态下患者鼻底至颊底的距离,称咬合垂直距离,即通常指的垂直距离。牙列缺失后,上下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称颌间距离;全口义齿修复时所要恢复的高度应恰好等于颌间距离,用以恢复面下部的正常高度,使颖下颌关节和周围组织保持健康。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诗篇,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词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词人迎击风浪、激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指词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前景。

2.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词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词人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3.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词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用“神女”的神话传说对表达词的主题和创造意境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而不说“才饮长沙洒,又食武昌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