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绝大多数骨折部位都会有的临床表现是

A.肿胀

B.创伤处畸形

C.骨擦音

D.骨擦感

E.假关节活动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骨折局部的一般体征有疼痛和压痛、肿胀、瘀斑和功能障碍,所有骨折病人都会有此类表现,但不能依此诊断骨折。骨折局部专有体征包括畸形、假关节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出现其中任何一个表现即可作出骨折诊断,但并不是所有骨折部位都有此表现。

综合题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萘税。唐代在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苹市。苹市在北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二: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淅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材料三: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材料四: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特点。(4分)

(2)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同成立以来,政府是如何处理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