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请回答: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2分)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分)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至少写出4点)

(3)他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在春秋五霸中,哪一位国君也是因为注重改革而实现国家富强的?(2分)他是重用谁进行改革的?(2分)

答案

(1)商鞅;变法图强或富国强兵

(2)秦孝公;主要措施见教材,答出四点即可。

(3)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增;为其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4)齐桓公;管仲。

题目分析:(1)分析材料的出处《商君。。。》及材料“公孙鞅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商鞅;由材料“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概括得出: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或富国强兵

(2)由(1)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回顾教材得知:公孙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主要措施:奖励生产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2)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3)经过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增;为其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4)在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也是因为注重改革而实现国家富强的,他是重用管仲进行改革。成为春秋首霸。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材料选取典型,问题有梯度,考查全面,又做到了前后联系,是个角度不错的好题。也可再加上一问即(5)通过以上史实,你得到哪些启示?国家要富强必须要改革,改革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达到学史借鉴的好效果。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海洋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等)发展迅速,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海洋经济强区格局已形成)经济发展的支柱。但同时也应看到,海洋经济快速增长、政策措施滞后等原因导致海洋开发布局不合理,近岸海域开发过度与远海开发不足矛盾突出;海洋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区域产业趋于同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问题较严重;海洋资源与环境代价过大,目前沿海已有70%的沙质海岸受侵蚀,80%的红树林遭砍伐,50%以上的滩涂湿地不复存在,近海大部分经济鱼类形不成鱼汛。

材料二:中 * *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起草组组成7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初稿形成后,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还召开了座谈会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材料三:航母问世已近一个世纪,成为一个大国所处国际地位的象征,拥有航母是中国人近百年的梦想。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成为世界上第十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金砖四国中最后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辽宁舰”入役,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新开始,更是中国肩负历史担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的新起点。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说我国“辽宁舰”入役,是中国肩负历史担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的新起点。